天天看點

大資料産業重在應用 防止盲目建設資料中心

在大資料産業這條起跑線上,中國給予了十足的重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自去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以來,目前已有23個省出台了74個和大資料相關的政策措施,上海、貴州、重慶、天津出台了大資料發展規劃,目前已建的大資料産業園區至少有十餘個。

在發展大資料産業過程中如何揚長避短?如何聚焦重點,避免誤入歧途?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了國家資訊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資訊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甯家駿。

我國大資料産業關鍵技術和支撐環境還存在差距

《21世紀》:中國的大資料産業和發達國家相比,處于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甯家駿: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基本上處于一個差不太多的位置,至少沒有落後太多。

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面臨着經濟結構轉型更新、政府和公共服務改進提升等緊迫任務,這給大資料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國家對大資料的認識、我國既有資料的積累,以及應用前景方面,我們都不落後于發達國家。近年來我國大資料發展的宏觀政策環境不斷完善,地方政府也積極推動大資料發展,整體取得較大的進展。

但同時必須指出,我國在大資料的關鍵技術和支撐環境來說,還存在差距。

《21世紀》:關鍵技術和支撐環境方面存在哪些差距?

甯家駿:大資料主要包括四個環節,即“找礦”、“開礦”、“練礦”、“用礦”,現在支撐大資料這四個環節的技術,比如資料采集、清洗、存儲、挖掘應用,整體上和發達國家都還存在差距。支撐環境方面,主要是資料的開放共享還有差距,長期以來我們對資料資源統籌不夠,缺少法律和機制體制保障。各個部門都用傳統的方式自己采集、管理資料,這部分資料又都不願拿出來和社會共享,這是最主要的問題。

未來5年大資料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在50%以上

《21世紀》:中國大資料從技術到産業,是否已經走出一條成熟的路子?以後的市場規模有多大?

甯家駿:還在探索之中,目前還不能說已經走出一條非常成熟的道路。bat已經在網際網路大資料的分析應用方面有一些很好的嘗試,但從更宏觀的産業發展上看,我們才剛剛起步。

實際上,現在很多大資料企業并沒有和其傳統的業務做分離,其業态還處于混沌狀态,其提供的産品,比如資料清洗、加工、存儲也沒有和傳統的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切割開來。

不過我們要更加關注圍繞着資料應用的整個資訊服務市場的發展新趨勢,将來與大資料相關的資訊服務、軟體開發、應用內建、資料安全市場将快速增長。預計未來5年,整個大資料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應該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現在大資料産業規模的基數還比較小。

地方應警惕盲目建大資料中心

《21世紀》:你怎麼看目前中國大資料産業的發展路徑?

甯家駿:必須強調,中國推動大資料産業,一定要聚焦在應用上,這是大資料産業的核心。大資料的核心說到底是“用”,而不在于資料中心放在哪。

現在各地大力發展資料中心是受舊思想的影響的,他們認為這個資料一定要攏在我這,這是不對的,不等于有了資料中心就有了大資料,大資料産業高端的附加值也不在資料中心這裡。在網際網路環境中,資料本身應該是開放的,大資料強調的是從資料中提煉價值。

是以我想強調,我們在發展大資料時,千萬不能認為發展大資料就是發展大資料中心,盲目地搞大資料産業園。一定要警惕大資料不能泡沫化,形成新的過剩。

《21世紀》:現在是否有這樣的趨勢?

甯家駿:有這個苗頭了。全國很多省,甚至很多市都在搞所謂的大資料中心,搞占地很大的大資料産業園,這是很大的風險。同時,不少地方還希望本地也能在短時間生長出一些像bat一樣自己的企業,這明顯也是不現實的。

當然并非不讓建資料中心,但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來做。現在一些地方隻是說他們的能源價格低,電費便宜,其實這些地方建資料中心,還應該将人才、應用等成本考慮進來,否則容易造成盲目性重複建設。對此,我認為有必要引起有關部門、各地以及全社會的警惕。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