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聯通趙越:打通資料源到資料應用,大平台模式發展大資料

從共同意識的“大爆炸”,到打開應用大門,大資料風暴已經席卷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不僅是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經濟變革,更是社會治理的變革。營運商大資料在資料集中、應用探索的基礎上,正在走向基于專業化、市場化、公司化的實踐和運作階段。用大平台模式發展大資料,為社會創造價值,成為國家産業更新和經濟轉型的新動能。

在“517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主題論壇”上,中國聯通寬帶線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越在發言中表示:“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營運商有如抓住微笑曲線的兩端,正在加速向多種資料源端延伸擷取資源,向行業資料應用端演進擷取市場。同時,大資料與iot、ai等新技術的融合,使得大資料服務層次不斷加深,場景驅動作用逐漸加強。”

“大資料産業無論怎樣發展,都離不開三大核心角色,即資料源、資料處理與資料應用。”如今,在大資料的産業中,既有像國外google、微軟、facebook,國内騰訊、阿裡巴巴、百度等擁有海量資源與計算能力的公司,也有圍繞hadoop、spark等關鍵技術和諸多細分領域應用及模式創新的衆多創業公司,更有擁有大量資料正在緻力于商業模式轉型的衆多電信營運商與遍布政務、金融、制造等行業的企業與廠商。

“營運商就處于其中最具有核心能力的一環,有資源、有資料,也有了大量的應用實踐,這個時點上,大平台的發展模式恰恰是實作資料增值能力的催化劑。”趙越表示,“大平台模式,我個人了解應該成為集中營運平台、應用合作平台、資料合作平台和資本合作平台,通過開放共享、引進技術、引進模式、資料融合,開展平台級應用合作,彙聚力量打造“資源+技術+産品”的獨特優勢,進而快速駛入高增長的發展通道。”

中國聯通在國内大資料發展的曆程中一路向前,從最初的理論、技術研究到資料變現探索,聯通對營運商大資料應用的實踐正在逐漸走向成熟。從2012年開始,中國聯通基于部分資料開始做rtb試營運,到2013年推進全國資料集中,開始進行産品的研究,到2015年中國聯通首發行業綜合評價産品“沃指數”,并陸續推出了征信風控、使用者标簽等九大産品線,其中特别是智慧足迹産品,作為位置大資料能力,已經實作過億的市場突破。

目前,中國聯通大資料應用已經覆寫政企客戶上千個,具備了資料資源、市場客戶、安全合規、專業營運、服務傳遞五大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聯通開辟了一條與衆不同的大資料發展路徑。通過與西班牙電信合作,中國聯通率先在2015年成立了專業的大資料公司——智慧足迹,定位在基于營運商的信令資料來服務于城市規劃和管理、交通、商企、金融以及更多行業,獲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可。

“我們緻力于在每個行業,深度滿足不同層次客戶需求,并打磨出産品能力。在金融行業,通過使用者消費能力與征信水準的深度分析評估,精準挖掘出批量具備辦卡能力與資質的客戶,實作使用者轉化率提升至5.6%。在汽車領域,簽訂了品牌汽車合作商,提供展台熱力分析、人流軌迹分析,鎖定車展場景中的高潛目标客戶,幫助車企精準追蹤和銷售轉化。在遊戲領域,通過聯通資料标簽的深度分析,找到關注此有關系的人群,精準挖掘潛在目标客戶,最終注冊轉化率達到12%。”趙越表示。

“再看一個位置資訊的案例。2017年4月1日,中央決定在雄安設立的國家級新區。我們快速跑出了整個雄安的人口熱力洞察分析,同比去年,整個雄安新區出行關注熱度增漲了1223%,特别是4月2日熱度空前直追春運。”趙越提到。“我們對去雄安新區的人群也進行了分析,發現男性占七成,80後占比45%,來自北京、天津、廊坊三地區占比達到71%。這些精準分析得益于成熟的産品,當一個事件發生以後,我們會快速運算、快速得出結論,并多元呈現。目前,我們在跟發改委等機關不斷細化雄安新區相關規劃的解決方案。”

創新改變世界,中國聯通高度重視大資料業務對内對外應用上的頂層設計,展開了一系列資料安全範圍内的應用變現,打造大平台,廣泛合作、共築生态、深挖價值,為産業新格局賦予新動能。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