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證專家:@神經科王醫生丨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
睡眠是人體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夢中度過的,老話說得好:“早睡早起,沒病惹你。”
可見高品質的睡眠,對身體是多麼的重要。
在生活中,很多人對“失眠”有不少誤解,總覺得失眠不就是睡不着嘛,不是病不用治。
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失眠不僅要治,還要及時治療。
很多人在其一生中都會有過失眠的經曆。

國外有研究顯示,無任何睡眠問題的人僅有 12%[1],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類型,它對人體的危害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首先我們先要明确失眠的定義。
「睡不着≠失眠症」
失眠症是「以頻繁而持續地入睡困難和(或)睡眠維持困難,并導緻睡眠感不滿意」為特征的睡眠障礙。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連續一段時間裡,經常睡不着,睡着了又很容易醒,總覺得沒睡好的話,你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就是得了「失眠症」。
失眠最重要的特點是頻繁而持續,是以你如果出現1~2次入睡困難,不必太過擔心。
「失眠是個很複雜的疾病,不可輕視」
失眠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入睡困難(入睡需要的時間超過30 min)常常伴随夜間易醒;
長時間覺醒、睡眠時間不充足及睡眠品質差等特點[2];
是以失眠的類型也基本分為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覺醒紊亂、睡眠品質差等等。
其中入睡困難、早醒占的比例可能最多。
是以,很多人認為失眠就是睡不着,沒什麼大不了的。
事實上失眠是個很複雜的疾病,長期不重視失眠問題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疾病。
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例如失眠可能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心血管疾病也會加重睡眠障礙[3],睡眠時間長短也是心血管疾病預後的重要名額[4]。
長期失眠還會增加老年時得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的風險。
有研究表明失眠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關系密切而複雜,aβ 沉積、神經遞質系統失衡、晝夜節律紊亂等病理改變可能均參與其中[5]。
而且失眠症與高血壓病、糖尿病以及抑郁症也互為因果。
很多本身就有慢性病的患者,普遍都存在失眠的問題,更糟糕的是,長期失眠又會使這些慢性病更加嚴重。
是以,一定要科學面對失眠,千萬别因為輕視而耽誤了治療。
為什麼人會失眠呢?
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想的太多了。
對于這樣的答案,不能說全錯,有些人失眠的确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但是導緻失眠的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
有些人家庭和睦、工作順利、性格開朗也得了失眠症。這是為什麼呢?
「失眠的原因」
目前對于失眠的發病機制,主流學說有四種:
1. 過度覺醒機制;
2. 神經遞質機制;
3. 神經-内分泌-免疫機制;
4.心理-環境因素;
咱們一個一個來說。
過度覺醒機制為失眠症發生和維持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專家學者通過 3p 模型、心理生理模型和神經認知模型等,強調了過度覺醒與失眠的密切聯系。
這個機制很複雜,說得直白點就是失眠症患者無論在夜晚和白天均存在過度覺醒[6](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很興奮)。
神經遞質機制相對就簡單點了。
就是說,患者與睡眠相關的神經遞質發生了紊亂,進而導緻了失眠的發生。
神經-内分泌-免疫網絡之間存在雙向資訊傳遞,通過激素、神經遞質、免疫因子等調控睡眠節律,維持機體穩态。
但目前對于這方面的研究還相對較少,也許會為今後治療失眠提供一些新思路。
最後才是大家最熟悉的心理-環境因素。
過度的壓力、不和諧的家庭環境,或者焦慮、抑郁等情感性精神障礙都會導緻失眠的發生。
這樣看來,小小的失眠,的确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大家肯定都聽過這樣的說法。面對這樣的人辟謠君隻能說too young too simple。
前面我們說到了失眠症不僅是一種疾病,嚴重的還有可能導緻心腦系統疾病。
是以,我們要重視失眠。
失眠症的治療方法很多,比較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善睡眠環境,堅持規律睡眠時間;
白天進行适當的活動,控制午睡時間,但睡前 3 小時避免過度運動;
注意合理飲食,晚餐最好在睡前 3小時完成,睡前避免飲酒或含咖啡因的飲料;
認知行為治療:常見的包括音樂療法、光照療法、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療法及漸進性放松訓練等。
「藥物治療」
如果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就建議藥物治療了,常用的藥物包括苯二氮卓類藥物、抗抑郁藥物、食欲素受體拮抗劑等。
苯二氮卓類藥物就是大家最常見的“安眠藥”,它可直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縮短睡眠潛伏期、減少夜間覺醒次數以及鎮靜催眠等作用。
現在一些新型的苯二氮卓類藥物具有半衰期短、副作用少等優點,臨床上用得越來越多。
抗抑郁藥物對于合并有抑郁、焦慮情緒症狀的認知障礙的患者,可考慮選用新一代抗抑郁藥物,如米氮平、曲唑酮等。
食欲素受體拮抗劑——蘇沃雷生對治療失眠是有效,它是第一種食欲素受體拮抗劑。是一種新型的治療失眠的藥物。
但辟謠君提醒大家,失眠後應該去正規醫院就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對症下藥的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藥物是把雙刃劍,千萬不要自行用藥。
關于安眠藥,大家也可以點選看看辟謠君之前寫過的這篇文章:【經常睡不着就吃安眠藥?亂吃安眠藥,後果比你想得嚴重】。
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助大家建立對失眠的正确認知,面對失眠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如臨大敵。
隻要大家科學地應對,那麼,獲得舒适的高品質睡眠将不再是難事。
參考文獻 [1] 王彤, 董佳岐, 宋豔, 吳玥. 老年睡眠障礙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21,21(1):197-199. [2] 胡華, 吳永華. 睡眠障礙與阿爾茨海默病[j]. 中華老年病研究電子雜志, 2020,7(3):41-47. [3] 曹源, 徐延敏. 睡眠障礙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j].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20,25,(1):86-88. [4] cappuccio fp,cooper d,d'elia l,et al. sleep dura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eur heart j, 2011, 32 (12):1484-1492. doi:10. 1093/eurheartj/ehr007. [5] spira ap, gottesman rf. sleep disturbance: an emerging opportunit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prevention[j] int psychogeriatr, 2017, 29(4):529-531. [6] riemann d,spiegelhalder k,feige b,et al.the hyperarousal model of in-somnia:a review of the concept and its evidence[j].sleep med rev,2010,14(1):19-31. [7] 韓沐真.改善睡眠傳統醫學方法多[j]. 江蘇衛生保健, 202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