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存儲基礎架構:如何選擇公共雲與私有雲

公共雲和私有雲基礎架構靈活,可擴充,成本相對較低。然而,每個雲的實施都有其熟悉的和鮮為人知的缺點。

許多it專業人士認為,私有雲存儲隻是其目前基礎設施的另一個名稱,公共雲存儲也是同樣如此,而隻是在某公司的公共資料中心實施。那些存在這些想法的供應商通常缺乏雲存儲基礎設施技術,或者試圖在技術上趕上其他市場的發展。

雲存儲基礎架構:如何選擇公共雲與私有雲

傳統的it基礎架構将資料中心分為多個功能:應用,計算,網絡,存儲和設施以及專業技術。孤立的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對于緩慢增長,非動态,可預測的工作負載非常有利。這種類型的基礎架構負責預測基礎架構生命周期内買方的計算,網絡和存儲需求(如吞吐量,iops,容量,網絡帶寬和流量)。

私有雲或公共雲存儲基礎架構使用具有彈性計算,網絡和存儲功能的選項。這種變化往往是緩慢和昂貴的,是以風險通常屬于收購方。為了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大多數it專業人員錯誤地對其存儲基礎設施進行過度估計和過度配置,這會導緻更高的成本,并且防止不可預測的需求超過這個基礎設施的能力,因為它是無彈性的并且不容易改變。

公共雲存儲基礎設施的優缺點

公共雲基礎架構是多租戶和共享的。對任何給定的使用者來說,它似乎是無限的,因為它們可以按需擴充其意外工作負載的資源,并在需求減少時收縮。而在現實中,這些資源被超額認購,使服務提供者可以獲得合理的利潤。這在概念上類似于超額預訂虛拟化伺服器。在統計上,所有租戶或使用者不太可能在同一時間需要基礎設施資源,但這種事情确實發生過,隻是很少。租戶受到服務級協定的保護,如果他們無法獲得他們支付的服務,可以提供一些付款補償。

然而,公共雲存儲基礎設施有幾個公開的問題。

·安全控制。公共雲是相當安全的,問題是可以控制的。在高度合規方面,監管行業,如醫療,保險,金融服務和政府部門因為合規責任不能外包。這些組織可以使用公共雲基礎架構,但他們仍然需要負責確定合規性。由于服務提供商的故障不能免除他們的職責,很少有公司願意放棄管理和控制資料安全的能力。

·無法直接微調應用程式工作負載性能。有一些方法可以将工作負載管理到一個點,隻是不像基礎設施是内部部署資料中心或私有雲。

·長期成本。公共雲的短期成本往往低于私有雲投資成本,但長期成本可能更高。管理者抱怨讀取或移動資料的隐藏或意外成本;然而,許多組織傾向于管理他們的業務和業務應用,而不是他們的基礎可以歸因于沒有資料中心或具有規模更小的資料中心,可以顯著節省成本。

·資料粘性。一旦租戶/使用者資料在雲計算中,将其移出或改變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經常變得困難和不友善。随着公共雲中的資料量增加,改變提供商或将資料拉回到私有雲的難度也增加。

·未來。當公共雲提供商變得如此超額預訂服務不再可接受時,會發生什麼?更糟的是,如果他們變得無力支付,會發生什麼?

私有雲是更好的選擇嗎?

私有雲基礎設施使用與公共雲相同的技術:

·用于軟體定義計算的管理程式或容器。

·開放流量開關,網絡功能,虛拟化和應用控制的網絡控制器,用于軟體定義網絡。

·虛拟機管理程式核心中的基于軟體的存儲,或者在定義存儲的虛拟機或裝置上運作的軟體存儲。

這些私有雲基礎架構支援本地安全和性能控制。沒有關于提供商償付能力,超額認購或資料粘性的問題。其成本是可預測的,并且長期下降。如果安全/性能控制,合規性管理和更低的長期成本是關鍵問題,私有雲基礎設施可能是一條出路。

私有雲基礎設施仍然給基礎設施的買方帶來風險,雖然技術已經降低了風險。彈性受限于可用的實體資源。技術重新整理問題可能仍然存在,這取決于供應商,供應商鎖定也是如此。

與所有技術一樣,沒有完美的答案。而哪種類型的雲存儲基礎架構對特定組織最有效,則取決于其特定要求。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