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建構智慧城市專業化衆創空間?

随着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将承載越來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部分地區“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作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

一、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成效

1、中國資訊化水準首超g20平均水準,并将持續大規模增長

根據國家資訊化發展指數研究院提供的資料,從全球範圍看,中國的資訊化水準已經從2012年的第36位迅速攀升至2016年的第25位,首次超過g20二十國集團的平均水準,排名攀升至25位。同時,中國的資訊化水準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第7位,是以,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國家在産業與技術創新、資訊化應用效益方面的優勢,與“一帶一路”國家實作協同互補發展。

2、中國網民規模和手機網民規模達7億,全國網際網路普及過半

移動互聯的迅猛發展是智慧城市和智慧園區落地的基礎。目前,随着“智慧城市”、“無線城市”等戰略的推動,中國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網際網路普及率及移動網絡使用率也不斷提升。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普及率53.2%,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較2015年底增加7550萬人。

3、中國網信企業規模持續擴增,并推動全球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

在全球網際網路企業的前20強中,中國占到7席:騰訊(第5)、阿裡巴巴(第6)、百度(第9)、螞蟻金服(第10)、小米(第12)、京東(第16)、滴滴(第20),顯示出中國在網際網路領域中的強勁實力。

4、群眾創業意願增強,創業浪潮持續升溫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号召提出兩年來,中國創業熱浪持續升溫,中國群眾表現出強烈的創業意願,新增創業者和新增公司數量持續增長,日均新注冊企業1.2萬,年均增長率達到33.74%。

從天使投資規模來看,2015年天使投資基金數與總金額較2014年分别增長217.95%和209.94%,2015年比2010年暴增21倍;從創投總體來看: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創業投資聚集地,創投總額達到538.76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從獨角獸行業分布情況來看:均隸屬“網際網路+”相關行業,主要分布在網際網路金融、電子商務、汽車交通和o2o服務四個領域。

5、公衆服務需求旺盛,網際網路應用暴增

不僅如此,中國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也逐漸邁向“網際網路+”階段,參與主體、服務管道多元化,滿足公衆服務需求的同時,公衆服務擷取逐漸便利化。線上政務服務使用者規模達到2.39億,占總體網民的32.7%;線上公共服務應用加快普及。

6、新業态不斷湧現,瞪羚獨角獸企業增長迅猛

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的發展也催生了一批科技創新企業,這些科技創新企業是新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加速了智慧城市獨角獸的産生,成為了激發新業态的創新空間。

如何建構智慧城市專業化衆創空間?

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于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企業服務、網絡安全等領域,ict領域的獨角獸獨占鳌頭;上榜獨角獸企業131家,同比增長87%;獨角獸企業總估值超過4876億美元,有7家獨角獸估值超過100億美元。

二、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經驗

1、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階段

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源于資訊化程度的快速提升,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資訊化不斷更新與創新。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包含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電子政務階段(1999年-2012年),源于國家資訊化發展,以“電子政務”建設為排頭兵,旨在提升政府效能。主要通過政府外包和工程建設來實作。

第二階段:智慧城市階段(2012年-2015年),試點建設,目的是促進資訊化技術的應用,提升政府政務服務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主要通過政企合作的ppp模式實作。

第三階段:“網際網路+”智慧城市階段(2015年至今),增加“網際網路+”思維及新技術的應用,促進政務協同及創新創業,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主要表現為創新創業,開放共赢。

2、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

(1)經驗一:不斷開展廣範圍、多領域的試點示範

中國以政策先行,多層次多領域推動“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建設。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以綜合性試點和具體領域試點展開,目前已經覆寫全國的所有重要城市。目前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将以“分級分類”試點建設模式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國家發改委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将推出100個新型智慧城市試點。”

如何建構智慧城市專業化衆創空間?

  (2)經驗二:開放智慧城市市場,鼓勵多元參與

政府開放智慧城市市場,鼓勵多元化主體參與,讓企業、ngo、公衆、創業者等都能夠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開放”,就是創造一種環境和制度安排,讓盡可能多的主體參與到創新過程中,并分享創新所帶來的價值。開放市場,大衆創新,讓盡可能多的企業、個人、機構共同創新,形成巨大的經濟發展推動力。

案例:企業——微信城市服務

在智慧城市的大命題下,湧現出很多有利民生的案例。譬如微信的城市服務闆塊,就是由政府開放市場,政企合作共同提供城市公共服務。騰訊與各地方政府合作,打造統一的掌上民生服務平台,涉及包括醫療、交通、交管、社保、公積金、出入境、公安戶政、繳費、教育等民生公共服務,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如何建構智慧城市專業化衆創空間?

截至2015年10月,微信“城市服務”已覆寫全國12個省份,69個城市,為2億使用者帶來了全方位的便捷生活。

(3)經驗三:不斷推進智慧城市各領域創新創業

政府從政策層面,為智慧城市各領域創新創業提供政策支援。如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2016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衆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更新的指導意見》。

一方面,平台性企業、科研院所等紛紛建立專業化衆創空間,如騰訊、阿裡、海爾等,提供共性創新創業服務,連結創新創業服務資源。另一方面,開放公共資料資源,舉辦基于大資料的創業大賽、社群競賽、開放模式論證等活動,聯合推動創意項目落地,孵化培育企業。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