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為電商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網絡安全和資訊化上司小組辦公室和貴州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16中國大資料産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将在2天後舉行。與去年不同,今年的數博會首次創新性地将大資料峰會與電商創新兩大會議組合在一起。期間,阿裡巴巴、京東等集團高層将就“大資料應用”分享相關内容。

随着網際網路消費經濟的不斷發展,大資料與電商的融合,已成為今後電商發展的大趨勢。如何通過資料助力網際網路經濟再次快速的騰飛,似乎已成為目前電商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電商紮堆生長,大資料輔助決策營運

據《2015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資料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38285億元,相比2014年的28211億元,同比增長35.7%,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7%,較2014年的10.6%,增幅提高了2.1%。預計2016年全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有望達53261億元。

在這樣一種電商成規模性增長的網絡市場環境下,電商企業如何才能獲得消費者、合作商家的長期信賴和支援成為了其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所有的傳統模式都逐漸失去市場杠杆的作用下,大資料成為了電商企業最珍貴的财富和強勁發展的驅動力。

在電商與大資料的融合發展中,大資料不僅可以可以降低電商企業營運成本、提升營運效率,還可以為合作商家提供一站式服務,以及依靠大資料進行風險管控,杜絕惡意競争。“我們通過智能圖像識别、資料抓取與交叉分析、智能追蹤、大資料模組化系統等技術,将假貨從10億量級的線上商品中撈取出來。”阿裡内部人士稱。

雲計算,為大資料市場化提供技術保障

在大資料發展越顯炙熱的同時,國内網際網路三巨頭阿裡、百度和騰訊就“雲計算”等技術方面也在不斷創新發展,為大資料的市場化提供有力的技術後盾和保障。

據悉,為了發展雲計算,阿裡巴巴7年前就成立了雲計算子公司阿裡雲。據2016年财報顯示,阿裡的雲計算和網際網路基礎服務業務繼續實作增長,該季度同比增長 175%。

雖然阿裡雲收入保持了超過一倍的增長,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雲服務商,但在馬雲看來,和未來潛力相比,雲計算和大資料還是個“嬰兒”。馬雲說:“資料将會是未來創新社會最重要的生産資料,我們必須在資料技術的投入和發展上不惜一切的投入發展,我們正在努力讓資料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

騰訊2013年開始對外提供雲計算服務,但去年營收情況已經達到阿裡雲的一半;百度的雲服務在去年 9 月開始大規模商業化,目前營收也達到了阿裡雲的3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京東也上線了京東雲平台,提供基礎雲和資料雲兩條産品線和電商雲、物流雲、智能雲等四大解決方案,并把“雲計算”放到了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

購物偏向電商化,大資料驅動消費

網絡經濟市場目前是由電子商務帶來的營收占據核心,2015年中國電商營收規模超7000億元,占網絡經濟中的比例為63.6%。由此看出,中國電商的市場發展已逐漸普世化,消費者購物已經越來越偏向電商。

根據艾瑞咨詢最新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經濟營收規模首次突破1.1萬億,年增長率為47.3%。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2015年全年國内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6.9%。同年,網絡經濟在其中的占比為1.7%,而在2011年該占比僅為0.5%,網絡經濟在國内生産總值中占比日益提升,并且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衆所周知,資訊時代是一個講究透明、效率、個性、便利的時代。國内電商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消費者的衆推,但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卻依靠大資料的驅動。

據了解,大資料和消費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大資料應用消除了資訊斷層,使得消費者可以透明、按需獲得電商資訊及産品提升了消費滿意度;它還能通過更好地比對各種資源,形成強大的市場聚集效應,降低了交易成本。

此外,大資料應用提高了消費便利程度。依托大資料的應用,包括網上支付、移動支付和電話支付在内的電子支付方式蓬勃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支付手段。這有助于進一步放松消費的預算限制,創造出更多消費需求。

伴随着大資料的不斷沉澱,未來電商的傳統模式或許已經不再存在,随之而來的是供應鍊、金融鍊、産品鍊等全産業鍊的改革和颠覆。

一個全新的、以服務為核心的消費者商業模式即将到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