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讓資訊安全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讓立法部門、司法機關、電信營運商、金融機構,乃至企業商家,組成一條資訊安全的“保護鍊”,才是治本之策。在《黑客帝國》系列電影中,虛拟的網絡信号,讓觸摸的世界真假莫辨;而當下的資訊時代,幾條有限的線索,就足以勾勒出一個人的生活軌迹。但令人忐忑的是,各種碎片化的個人資訊,如同地攤上的廉價商品,以幾分錢的價格、幾手的頻繁交易,肆意充斥着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民日報 9月8日)

電信詐騙為何如此猖獗,近段時間,不少資訊詐騙案件再次接二連三的瘋狂的進入人們視野,9月4日被電信詐騙騙光5000元學費,吉林工商學院一大二男生失聯,最新消息,該大學生已經身亡;前幾日清華大學一在職教師遭電信詐騙慘失1760萬元;而在上個月,山東一準大學生徐玉玉因接到詐騙電話而被騙走9900元後傷心欲絕,花季少女不幸離世,同在山東的另一個男孩,也因遭遇電信詐騙,心髒驟停不幸離世…………如此高科技的犯罪,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條條錢财數字,更看到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為此而葬送。

衆所周知,每個人都會收到莫名的詐騙短信,接到“公安”“銀行”“移動”等部門從業人員的電話,很多警惕性強的人會回絕二相安無事,但在這鋪天蓋地的廣泛撒網下,扔有不少的人中了犯罪分子的圈套,随之帶來的就是錢财被盜。現在犯罪分子也逐漸高端化、科技化、隐秘化,近幾年,僅典金融電信騙所涉資金每年損失100億元,被騙者多為老人和學生,如此讓人驚愕的數字讓金融電信詐騙犯罪亟需實施嚴厲打擊。

有效減少和遏制此類詐騙案件發生,一是提高廣大群衆的防範意識,各級各機關也通過新聞媒體、專題學習、宣傳單等各種方式進行了相關知識的普及,但是任有不少人不重視,不屑于顧,但是真正發生到自己頭上了确無知的被犯罪分子灌了“迷魂湯”,是以,機關、學校、社群、家庭等個層面上都要對防範電信詐騙知識的宣傳普及,常叮咛、常囑咐、常預防;二是銀行、電信部門的有效措施要跟上,“實名登記”不能流于形式,用他人身份證辦理銀行卡和手機卡等現象要完全杜絕,銀行在資金監管上還需要加大力度;三是公安、工信部門要加大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在監管漏洞上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隻有讓立法部門、司法機關、電信營運商、金融機構,乃至企業商家,組成一條資訊安全的“保護鍊”,才是治本之策。網絡資訊的發展和全面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是人類社會前進的重要标志,但不要因為金融電信詐騙成為我們前進的“絆腳石”。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