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特爾:5G不等于4G加1G

近日,英特爾舉辦了一場關于5g的圓桌論壇。英特爾院士、通信與裝置事業部無線标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認為,5g不隻是通信技術的演進,更是一次全面的通信技術和計算技術互相融合的革命。

實作大規模機器間互相通信

在英特爾看來,5g并不僅僅是簡單的在4g上加1g,也不是僅用于手機通訊。5g不僅能帶來更快的傳輸速率和更高的網絡帶寬,也将帶來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并實作大規模機器間的互相通信。是以,5g的應用領域廣泛,無人駕駛、虛拟現實、智慧城市等領域都将因為5g而釋放強大的潛力。

英特爾專家表示,随着5g等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科技、汽車行業的融合發展,無人駕駛将在未來3至5年内取得突破性進展,2021年無人駕駛汽車将上路。dsrc和4g lte都可以提供連接配接性,但不能高速地傳輸大資料檔案,而且存在延遲,無法滿足無人駕駛對海量資料的連接配接需求。而5g能夠實作延遲低于1毫秒,峰值傳輸速率高達10gbps。超低延遲和大資料檔案的高速傳輸讓5g能夠像第六感一樣近乎實時地擷取與周圍環境的資訊,支援汽車的一切應用,例如汽車可使用基于雲的人工智能和資料,并且與路上其他汽車和包括路燈在内的交通基礎設施進行“溝通”。

把終端變成移動網絡節點

在圓桌論壇上,各領域的專家對5g與未來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專家吳耕認為,5g行業不完全隻是一個在空中接口上的更新,實際上更多的是新一代網絡和終端的開發過程,是通信同運算之間的結合。5g時代,由于英特爾要支援更多的服務以及不同終端裝置的形态,英特爾如何更快支援網絡的切片化、适應性及自适應性,是現在加速推進5g的一個加速點。

縱觀全球産業,吳耕指出,目前來看5g是隻是一個起點,它需要從端到端,從終端裝置到無線接入技術到接入網、核心網、雲。英特爾現在做到了對整個5g産業端到端全覆寫。從現在5g開始到6g、7g,英特爾要把今天的終端變成下一代的移動網絡節點,換句話說,每個使用者所帶的終端都能夠作為一個起點。

工信部imt-2020推進組專家羅振東指出,5g反映了整個應用業務需求包括産業發展的大方向。5g與4g以及此前通信技術的最大差別是萬物的互聯,而應用上的突破是最大亮點,開啟了通信行業與其他各個行業的互相結合,将給通信行業以及交通、醫療等諸多領域帶來質的變化。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許志遠表示,5g是需求的重大轉向,第一代移動通信到4g以人為中心,5g則面向“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将建構資訊化的全新基礎設施,可以用三個“海”來概括5g的特點:海量資料、海量機器、海量領域。

在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瑞所總工劉光毅看來,5g可以看作是給人們提供一種新的能力,服務于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幫助各行各業更新換代。“4g改變了生活,5g改變的是整個社會。”

英特爾關于5g布局一覽:

1,2017年1月,首款全球通用的5g數據機釋出,能同時支援高頻和低頻,是一個“全球性”的5g解決方案,預計将用于汽車、家庭寬帶和移動裝置等領域的早期5g部署。

2,2017年1月,首個智能駕駛5g車載通信平台釋出,這個專門平台讓汽車制造商能夠開發并測試各種5g使用場景和應用,例如把汽車傳感器資料上傳到機器學習系統、實時下載下傳高清地圖等。

3,2016年2月,在mwc 2016上推出了首個同時支援 6ghz 以下頻段和毫米波的移動試驗平台,為行業提供靈活、高性能的開發平台,進而更快速地內建和測試5g裝置和無線接入點。

4,2016年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英特爾攜手中國移動、愛立信完成了全球首個基于最新蜂窩物聯網技術的業務示範。本次示範标志着全球最新的蜂窩物聯網技術從标準到産品實作了快速銜接。蜂窩物聯網技術将會在智能抄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