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會,左小青借着酒勁問:王志文:氣得左小青踢了王志文一腳

作者:使用者東志國

當初左小青偶然路過《天道》拍攝現場,被導演一眼相中,導演覺得清純自然的左小青身上有芮小丹的氣質。對左小丹來說,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她當時隻拍了一部《中國式離婚》,還因為從小練舞蹈,走路外八字被導演罵哭。

聚會,左小青借着酒勁問:王志文:氣得左小青踢了王志文一腳

能夠跟王志文搭檔,左小丹很激動,可是很快她就蔫了。因為劇中有個鏡頭,她需要對搭檔王志文“不設防”表白。左小丹還很羞澀,她覺得這個要求對自己來說,實在太過分了,于是她連夜去找王志文,跟他商量:要不,你和導演說說情?結果王志文一字一頓:必須這麼拍,隻能這麼拍!

聚會,左小青借着酒勁問:王志文:氣得左小青踢了王志文一腳

看左小丹眼含淚花,滿臉不情願。王志文拿出自己随身攜帶的《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告訴左小丹:這本書我前前後後一共看了40多遍,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獲,我做了批注,你好好看看,就知道這個情節為什麼不能删改。左小青認真看了後,終于明白了這個情節真的不能删改。因為就是芮小丹這個舉動,讓丁元英感受到了她的滿腔熱情,深深打動了他,才有後面劇情的展開,才有了王廟村的故事。讀懂之後,左小青才釋然。作為一個演員,這是一種職業修養。她找到導演:我願意配合。多年後一次聚會, 左小青借着酒勁問王志文,當初拍那場戲時,他有沒有動心?王志文蔫壞蔫壞地笑道:我動沒動心不知道,但是丁元英動心了。左小青瞪着他:丁元英不是你扮演的嗎?非要把話說得那麼拐彎抹角!想到這裡,左小青隔着桌子踢了王志文一腳

聚會,左小青借着酒勁問:王志文:氣得左小青踢了王志文一腳

演完電視劇後很長一段時間,王志文都走不出來。以至于出去吃飯或者買東西,他明明已經付款,但當别人誤會他沒付錢時,他從不辯解,總是乖乖再交一次。知情人笑話他入戲太深,他說,如果你們把《天道》原著看上幾十遍,就不會這麼說我了。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書,有這麼大的魅力?

聚會,左小青借着酒勁問:王志文:氣得左小青踢了王志文一腳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仔細研讀了《天道三部曲》。這是一本披着“愛情”外衣,涵蓋了佛法,儒家,道教,基督,商術,文化以及人類立足生存之道的全方位小說。以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為線索,通過王廟村村民改變命運的事實告訴我們:第一,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即使有,他也很忙,顧不上芸芸衆生中微不足道的你。是以,想要救自己,隻能靠自己。在丁元英介入王廟村之前,這是一個“不适合人類生存的地方”,貧窮程度讓人發指。那裡的村民,天天跑到廟裡燒香拜佛,可是依然窮地揭不開鍋。耶路撒冷是三大教的共同聖城,這裡卻有一面舉世聞名的“哭牆”,人們虔誠的信仰,卻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以,靠“神”來拯救自己,是多麼不現實。第二,人要立足生存,須得遵循服從客觀規律。人類的一切都受地球的影響,地球受宇宙的影響,宇宙萬物又被規律所制衡。而規律,就是宇宙萬物本來的樣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包羅萬象的規律,人,地,天不過都是“道”中的一部分。人隻有順應規律,尊重服從規律,才能活得輕松自在,并取得成功。就如丁元英所說,如果你參透了事物的發展規律,隻需要在緣起的事情裡順水推舟,就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聚會,左小青借着酒勁問:王志文:氣得左小青踢了王志文一腳

第三,人隻有自己先站起來,才可能改變命運。就是書中所說的:弱勢文化與強勢文化的轉換。弱勢文化形成弱勢思維,造就弱者,強勢文化造就強者。所謂“天助自助者”,一分努力一份成就,自強不息才能改命。隻是依靠别人救助,施舍,腦子裡根深蒂固都是“等靠拿要”,永遠都是“爛泥扶不上牆”。第四,人一定要學會忍和能。丁元英給王廟村的村民設了兩條線,一條是“忍”,忍人所不能忍,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做别人不能做的事,給自己生存的空間。另一條就是“能”,能人所不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和做不到的,給自己上升的空間。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養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車貸,戰戰兢兢,生怕失去工作,慢慢變成溫水裡的青蛙。要敢于突破,能人所不能,這才是正道。

聚會,左小青借着酒勁問:王志文:氣得左小青踢了王志文一腳

從《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到《背叛》、《天幕紅塵》,書中的内容穿透了時空,内容中表述的經商、為人處事等世俗文化,能讓讀的人收獲很多!難以想象,作者豆豆竟然是個隻有高中文化的油田職工,寫這本書時才17歲!如果你現在正處于職業迷茫期,對現在的人生規劃不滿意,更想未來有所突破,或者你在人生得意之時,我都建議你好好讀一讀豆豆的“天道三部曲”,清楚潛在的社會規則,更好地服務自己,做自己的救世主,獲得事業和人生的成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