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交通迎爆發期 中國電科全面布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釋出了《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及以後較長一段時期,應将推動“網際網路+”便捷交通、智能交通發展作為我國交通運輸的戰略重點。

在業内人士看來,智慧交通産業将迎來爆發期。事實上,作為深耕電子資訊領域多年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簡稱“中國電科”)早已行動起來,将以軌道交通産業規模化為骨幹,帶動道路交通、空中交通的發展,最終實作融合的智慧交通,力争“十三五”末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以上。

夏日南京,炙熱難耐。下午兩點多,秦新路站,叮叮聲中,一輛白色的電車沿着鐵軌“草上飛”而來,外觀與動車頗有幾分神似。走進車廂,立馬涼快起來,内飾與地鐵無異,但窗外的景色卻豐富了許多,高樓大廈、綠樹草地盡收眼底。

這便是2014年8月1日正式開通運作的南京河西現代有軌電車1号線,曾服務于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由中國電科負責全線通信、信号、消防等裝置系統建設,“在國内首次采用無接觸網供電模式,進入站台伸起‘辮子’充電,不影響城市景觀,而且首次運用新型有軌電車排程與控制系統,減少了安全隐患,縮短了紅綠燈等待時間。”該項目經理于俊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說。

近年來我國城市交通擁擠狀況日趨嚴重,發展運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準點舒适、環境友好的軌道交通,成為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好多城市開始改建或新增有軌電車線路,2012年至2020年,相關規劃已超過2500公裡,工程總投資預計達3000億元。而一些大中城市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地鐵,目前全國正在施工建設的地鐵線路超過70條,總投資額超萬億,未來10年投資額更高達數萬億。

這樣爆發性成長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改變的不隻是當地城市的布局,還沖擊着包括鐵路和地鐵在内的中國軌道交通建造産業鍊格局。“除了土建類企業,房地産企業和機電裝置企業都在加大培育總承包市場力度。随着資訊化、智慧化需求和發展水準的提升,未來我們這樣的機電裝置類、資訊類企業在軌道交通總承包市場中将占據越來越高的地位,高科技将成為競争主導因素。”南京軌道交通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總承包公司”)總裁助理嚴波表示。

信心來自背後實力雄厚的“聯合艦隊”。其大股東中國電科14所是新中國雷達工業發源地,早在1990年代就借助于軍用雷達的信号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切入了軌道交通最為核心的“大腦”——行車指揮系統,1999年被原國家計委确定為軌道交通信号系統兩家定點總成機關之一。

此後數年,受制于體制機制,14所雖然研發出核心技術,但市場開拓并不順利。後來借助于中國電科下屬的兄弟公司,成果先在國外“開花結果”,獲得巴基斯坦卡拉奇地鐵1号線epc總承包項目、約旦安曼紮爾卡輕軌epc總承包項目、秘魯地鐵1号線bot項目。

而國内市場也開始出現重大轉機。“去年總承包公司簽下了哈爾濱地鐵2号線bot總承包合同,總額205億元,這是中國電科迄今為止單體額度最大的工程。”中國電科14所國睿集團黨總支書記、市場部部長嚴一峰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目前正在争取南京、福州、蕪湖等地的軌道交通總承包項目,“十三五”整個集團軌道交通戰略規劃主要是圍繞“智慧”、“安全”打造核心競争力,營業收入達到100億元。

與之不同,中國電科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則是從國内走向國外。2007年,中國電科28所旗下南京萊斯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萊斯公司”)自主研發的“牧羊人—2000”自動化系統中标青島機場的奧運工程,開辟了空管系統國産化的新紀元。

之後的2010年萊斯公司成為國内首家獲得自動化系統正式使用許可證的機關。牧羊人—2000勢如破竹,在長春、廈門、杭州等各級空管機關得到廣泛應用,在國産空管主用自動化系統中,市場占有率在70%以上。近日又中标北京新機場工程備用自動化系統項目,金額高達1.18億元。

“國内市場是有限的,我們想走到更大的市場搏擊,在一帶一路戰略的牽引下,正在啟動走出去的政策,先從友好國家開始。”中國電科28所副總工程師丁一波介紹說。

還有一個可以掘金的領域便是道路交通。中國電科28所進階專家汪德生表示,目前道路交通領域有2000多家企業,和民企相比,中國電科的競争優勢主要在技術創新、品質、社會服務等三方面,按照國家相關規劃,未來國産化要達到90%。港口系統方面有着同樣的思路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電科的規劃中,智慧交通要更多考慮環保、綠色和主動提供便民服務,重在上述“海陸空”各個領域的智慧融合,實作多種交通形式的銜接。

“目前還沒做到這一步,政府部門設定等都存在條塊分割,隻能以技術慢慢帶動政府職能轉變。”嚴波表示,在國産化方面也存在障礙,很多企業和地方政府承認國産技術好、願意用,但就是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希望給予一些試用的機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