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特爾和5G的約定:賦能端到端,做大“朋友圈”

近日,英特爾舉行了題為“the next:加速通向5g之路”的行業發展沙龍。英特爾院士、通信與裝置事業部無線标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中國信通院兩化融合所副所長許志遠,imt-2020推進組羅振東,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所總工劉光毅,中國移動政企客戶部交通行業解決方案部項目經理曾鋒和與會嘉賓分享了他們對5g行業的了解。

5g不是4g上加1g

5g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在4g上加1g,也不是僅用于手機通信。5g不僅能帶來更快的傳輸速率和更高的網絡帶寬,也将帶來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并實作大規模機器間的互相通信。是以,5g的應用領域廣泛,無人駕駛、虛拟現實、智慧城市等領域都将因為5g而釋放強大的潛力。

劉光毅認為,5g是在4g基礎之上,面向未來十年整個社會發展在移動通信技術需求方面需求的滿足,是為使用者提供一種新的能力,一方面服務于社會,另一方面幫助營運商更好地滿足未來業務的發展,未來移動通信應用會普及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除了為人服務,還要實作萬物互聯。

許志遠表示,5g是需求的一個重大轉變。從第一代移動通信到4g,基本上是以人為中心,5g是面向從人到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間重大的需求與轉向,建構一個全新的資訊化基礎設施。

在曾鋒眼裡,4g基本做到人和人的連接配接,5g是萬物的連接配接,在5g時代營運商需要和垂直行業聯系得更緊密。

羅振東認為,無論是國内國外,主流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希望在5g階段實作全球統一标準。希望通過我國的技術創新提升話語權,把新技術更多地納入到國際标準裡。

吳耕表示,和前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相比,5g從以通信為本、以人為本的一個産業,在向以物為本、通信與計算結合的跨行業的轉變。5g不隻是空中接口的更新,而是新一代網絡和終端的開發過程,且這個過程是通信和計算的結合。5g是一個起點,但并不是一個終點,從5g時代開始,今天的終端将變成明天移動通信網絡節點。

5g将産生500億個物聯裝置

5g時代的移動裝置的範疇不再僅限于手機、平闆和移動pc,而是連接配接數以億計的“物”。“不久的将來會有500億個互聯裝置不斷湧現。”吳耕認為,物聯網要經過三個階段:連接配接化、智能化、自主化,這個過程中,對計算的要求在不斷更新,這就需要通信和計算的融合,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加入。是以,要求在無線連接配接、計算智能和英特爾提供的分布式雲資源之間實作前所未有的整合。

英特爾緻力于與合作夥伴一起開發這樣的創新性裝置,并研究在5g條件下的使用模式。今年年初英特爾釋出了業内首款面向無人駕駛的go智能駕駛5g車載通信平台,讓汽車制造商能夠開發并測試各種使用場景。在無線技術方面,英特爾推出業界首款全球通用的5g數據機、lte千兆級性能的英特爾xmm 7560數據機、英特爾5g移動試驗平台等。

在網絡端,5g要求全面的網絡轉型,以具備虛拟核心網、基于雲的架構以及先進的資料分析能力。英特爾淩動處理器c3000産品系列、英特爾至強處理器d-1500産品系列、25 gbe英特爾以太網擴充卡xxv710等技術從資料中心到網絡邊緣,共同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智能。在雲端,英特爾強大的資料處理和分析能力為5g時代的到來提供助力。

攜手衆夥伴擴大生态圈

正因為看到5g是一場整合無線技術、計算智能和雲的行業革命,面向5g時代,英特爾清醒地認識到,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獨立推動5g的技術發展。是以,英特爾攜手合作夥伴共同加速通向5g之路。

英特爾積極布局5g生态圈,聯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at&t等通信營運商,開展5g試驗,加速網絡轉型;攜手華為、中興、愛立信等通信裝置制造商,加速實驗測試,共同示範驗證;聯手業界與機構,推動全球标準統一程序,定義5g未來。此外,英特爾還與寶馬、mobileye面向2021年推出全面無人駕駛的汽車,并與ge通力合作,将火車變成移動資料中心。

面對資料洪流,英特爾正在轉型成為一家資料驅動的公司,并制定了清晰的資料戰略——借助雲和資料中心、物聯網、存儲、fpga以及5g構成的增長的良性循環,驅動雲計算和數以億計的智能、互聯計算裝置。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