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伏電價下調如何影響産業投資評估?

争論一年的陸上風電、光伏标杆上網電價調整終于在2015年最後一刻塵埃落定———陸上風電項目上網标杆電價2016年、2018年一、二、三類資源區分别降低2分錢、3分錢,四類資源區分别降低1分錢、2分錢;2016年光伏發電标杆電價,一、二類資源區分别降低10分錢、7分錢,三類資源區降低2分錢。

已經6年沒變的陸上風電和兩年沒變的光伏上網電價下調是闆上釘釘的事,此次調價是行業所廣泛預期的政策措施。如今價格下調雖已落定,但相比此前的預期幅度,業内專家普遍認為“較為溫和”。“随着風電和光伏并網規模擴大、裝置建設成本下降,調價視窗還會逐漸開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長期看來,此次降價無疑将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平價化,并且能夠穩定電價兩年左右,這是一個必須經曆的過程。

解決補貼問題可緩釋降價壓力

從此次正式公布的降價幅度看,風電基本符合預期,下調幅度略有減少;而一、二類資源區的光伏發電标杆電價下調力度大于此前的讨論稿。

記者了解到,在讨論稿中,2016年光伏電站标杆上網電價一、二類資源區的降價幅度分别為5分錢和3分錢,正式實施時降價幅度卻整體擴大了一倍。

孟憲淦表示,光伏下調幅度較大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目前光伏電價偏高,調價前三類資源區分别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标準,即使在調價後,還是比風電高出近一倍;二是近年來光伏元件和建設成本下降明顯,“十二五”以來已降低30%以上。

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随着光伏元件成本的不斷下降,國内西北地區的大型光伏電站已經具備一定的降價空間,其可以承受的下降幅度在15%左右。此次調價,光伏上網電價下調幅度在8%~12.5%,處于企業可承受範圍。

業内專家普遍認為,此次調價雖然對光伏下調幅度較大,但對比而言,風電企業壓力更甚。

“長期來看,此次調價對于風電企業的影響更大一些,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空間較大。而風電在未來短期内實作技術突破的可能性很小,風電度電成本已無太大下降空間。”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坦言。

我國風電與光伏行業從2013年開始觸底回升,2014年剛剛踏上逐漸回暖的複蘇之路,仍需較寬松的政策環境。再加上嚴峻的消納形勢、全社會電力需求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導緻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大幅提升的同時,而上網電量卻增長有限。此外,業内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資金缺口大、可再生能源補貼到賬滞後等方面的顧慮,也是下調幅度比預期要小的緣由。

日前釋出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對于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無疑是一大利好。該通知指出,将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産以外其他用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标準,從每千瓦時1.5分錢提高到1.9分錢。

此外,2015年11月底下發的電改配套檔案明确提出,數量龐大的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應承擔繳納可再生能源附加等政府性基金,各級地方政府均不得随意減免或選擇性征收。

調價将引導投資向中東部轉移

調價檔案下發的那一刻,風電與光伏企業便開始“百般心思”地盤算起來,既得計算電價下降對整體赢利能力産生的影響,又要看看時間節點以便合理安排項目建設進度。

資料或許更為直覺。據中國風能協會測算,風電上網電價每降低1分錢,企業内部收益率(irr)就會下降1個百分點左右。這意味着,降價幅度較大的前三類風資源區項目吸引投資的能力将會有所下降。與此相對的是,山西、安徽、江蘇、福建等風資源較好、棄風率較低、項目存量較大的四類資源區投資價值将得以凸顯。光伏亦是同樣的情況。

不難看出,除了成本下降等客觀因素,此次陸上風電和光伏電價調整還傳達出另外一層深意,即合理引導可再生能源投資。具體是指,控制風電、光伏大基地裝機節奏,支援資源不太豐富的中東部地區發展低風速風電場,倡導分散式開發。

“我國局部地區出現了風電、光伏裝機發電增長與消納不比對的情況,‘三北’地區棄風、棄光限電問題尤為突出。”時璟麗告訴記者,此次通過适當控制降價幅度、差别化調整各資源區電價水準、對已核準項目給予一定建設寬限期等措施,既可以保證投資者獲得合理收益,又可以有效引導風電、光伏産業投資和項目合理布局,提高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效率。

根據調價檔案,2016年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但于2017年底前仍未開工建設的,執行2016年上網标杆電價。這意味着,政策出台前已經核準的項目還有1年的建設期,對于風電建設而言,這一期限較為寬裕。對光伏則給了半年的建設期限,也較為合理。作為市場應激行為的“搶裝潮”,盡管還是會如期而至,但也不至于“瘋狂”。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調價後,一類資源區的陸上風電項目上網标杆電價将在2018年降至每千瓦時0.44元,而降價後的燃煤發電上網标杆電價在每千瓦時0.4元左右,兩者差距進一步縮小。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上網電價還是資金補貼,未來國家對風電和光伏行業的扶持力度不會像起步期那樣大了。畢竟,扶持的目的是為了最終能夠擺脫扶持。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