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讀四年級的黃昭雖然帶着幾分調皮,但“學習很聰明”,每天接送這個寶貝孫子上下學的爺爺自豪地表示。“他一二年級就背了《三字經》和365首古詩,還讀了《西遊記》《水浒傳》等名著;幾個假期我們去上的都是跆拳道、遊泳等課外班,每天放學回家他都要練毛筆字。”這位爺爺指着牆上貼的書法作品誇贊道。——為什麼孩子會有這麼多時間學習課程以外的内容?黃昭自己搶着說,“因為我從三年級才開始學數學,是以前兩年就可以多學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就為了讓孩子學得輕松愉快”
2015年新學期,剛進入湖北省赤壁市正陽國小讀書的黃昭和他的同班同學參與了這項“三年級開始學數學”的實驗,當年學校隻辦了他們這一個實驗班。出于謹慎的考慮,為孩子選擇了實驗班的家長都是簽了字才進班的。
正陽國小校長、這一實驗的設計者吳震球,更願意強調這是一次“國小課程整體優化的實驗”,而不是簡單地推遲開始學數學的時間。這項既是研究又是改革的實驗,目标為:國小階段從三年級起學習數學,從四年級起開始按正常進度進行,讓學生用四年時間順利學完并牢固掌握六年制國小數學的全部内容。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通過更多活動教育孩子愛科學、愛勞動;加大國文學習的力度,适當提高聽、說、讀、寫、思的标準要求;加強藝體活動,提升興趣和修養。實施中,學校對低年級課程進行了重新編制,如将低年級音樂改為唱遊、美術改為美工、體育改為體育活動,中年級音樂改為唱歌、美術改為畫圖,讓孩子們在更符合自己年齡特點的課程中輕松愉快地發展。而沒有了數學學習的一、二年級學生,得以用“省”出來的課時和更放松的心态,去更多地學習國文、科學、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知識,最終形成整體推進,豐富綜合素質。同時,暫緩開設數學課後的國小低年段課程,更友善實施主題式綜合,更有利于學生發展興趣愛好。
于是到2017年進入三年級時,黃昭和實驗班的其他同學,用一年時間就學完了一、二年級的數學主幹知識和三年級數學教材。三年級期末考試時,這個班學生的數學和國文成績分别比普通班高出了11.5和15.3分,而且卷面整潔、書寫認真、正确率高。實驗班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很滿意。
從數學“開刀”減負實驗艱難推進
作為數學教師出身的吳震球校長,為什麼這麼“不重視”數學?經過多年執着的深入研究,他有了進行改革的充足理由——
一是基礎教育起始年級國文數學兩門主課并開,使幼小銜接坡度過陡因而學生負擔過重:幼稚園小朋友的主要任務是遊戲,而一跨進國小就兩門課程“壓”上身,此外還有了坐姿、站姿、專心聽講等等規章制度的限制,學生會處于緊張之中。
二是低年齡段孩子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喜歡讀讀寫寫背背、唱唱跳跳和塗鴉畫畫,并不适合學習以邏輯思維為主要特征的數學,更何況現有教材中有的内容超越低年級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水準。
三是現今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基本上是在不認字情況下進行的,尤其是一年級上下兩冊數學,課文中的題目、說明、提示、要求等都是漢字,在學校要由教師、在家裡要由家長幫助讀題、講題意,無形中給教師、家長加重了負擔,也浪費教學時間,還可能影響學生學數學的情緒和興趣。
讓吳震球校長對進行這項實驗抱定信心的,還有類似教改成果的“證據”支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兩個著名的實驗——北京幸福村中心國小馬芯蘭老師用三年時間教完五年制國小數學内容;廣東星海音樂學院趙宋光教授的“綜合建構數學教學新體系”,用兩年半時間教完六年制國小數學教學内容——都給了吳校長實驗的勇氣和決心。1992年,在這些經驗的啟發下,吳震球依據當地學生實際研究的第一輪“國小新課程”實驗啟動。六年下來,實驗班學生國文、數學兩科人平成績均高于對比班3至5分。實驗于1998年因人事變動中斷,而本輪更新版實驗呈現的是國文、數學、音體美多科的整體優化。目前學校三個年級有五個實驗班,都是家長自願報名選擇的。
學生發展就是校長的“硬道理”
2017年新學年開學,第一個實驗班進入三年級。當老師把散發着油墨香氣的實驗數學教材發到學生手裡時,孩子們歡天喜地,一雙雙眼睛裡流露出對數學學習的熱切盼望。那情景,讓校長吳震球好生感動:“我們的學生在這種對數學積極向往的狀态下開啟數學學習,根本不用擔心他們起步晚,因為蘊蓄的能量可以讓他們加速快、後勁足!”黃昭如今說起自己三年級的學習經曆時笑得非常燦爛:“我好喜歡學數學!”實驗班學生一學年數學學習的成績,證明了當初的實驗假設。
實驗班學生不僅在考試分數上領先于普通班,在其他諸多方面也都顯現出了優勢:三年來,同年級學生多次同時參加學校舉行的詞語聽寫、朗誦比賽等活動,實驗班的獲獎率、高分率、滿分率、名次等級都高于普通班。而且,他們在“書香、字美、話甜”方面發展更快。平時在學校的文藝活動、體育比賽以及文明禮貌、組織紀律、上課聽講率等方面,實驗班學生也更為活躍和品行優良。
而為了使學生系統掌握一至三年級的數學主幹知識,吳震球校長從2016年起便開始籌劃編寫首個實驗班升入三年級就要使用的數學書。他在通讀人教版12冊國小數學教材後,将全部目錄列印出來,通過學習、分析、研究知識結構、編排方法和知識呈現時機、方式等,編寫出“濃縮版”的實驗教材。
國小從三年級起始學習數學,不僅能四年學完六年制國小數學的全部内容,而且學生學習負擔有所減輕,學習效果好;國小低年級不學數學而重點學習國文并加強藝體學科教學,符合兒童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學生閱讀、記憶、了解和表達等能力與素質是以增強——所有這些,都更增加了吳校長繼續開展實驗的決心和定力。(本報記者 蘇婷)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