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企業不能光講故事

大資料最近熱得發燙,在資本市場與大資料概念沾邊的股票一路爆漲。目前在中國自稱為大資料的企業超過400家,拿到融資的企業超過50家,其中拿到過億元融資的企業超過17家。但80%以上的大資料企業年收入低于億元,赢利的更是寥寥無幾,大部分都處于“講故事”階段,此外還有大量企業懷揣各種“故事”正往大資料領域猛沖。

我國把大資料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大資料企業難得的戰略機遇,大資料産業将大繁榮、大發展,整個社會将進入大資料時代。但從實際狀況來看,很多企業卻遊離在大資料商業機會之外,業務同質化嚴重,尚未找到利用大資料創新、創業的“門道”。

從大資料技術和服務領域尋求商機,目前來看有三大類公司:第一類是提供大資料計算、存儲、挖掘等平台技術公司;第二類是提供大資料分析工具的公司;第三類是收集資料、擁有資料源、利用資料的公司。第一類和第二類活躍的主要是國内外it大廠商,對這個領域的商業機會都比較關注。第三類是現在被大家普遍看好、并稱之為躺着就可以賺錢的領域,因為擁有資料源,經營資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不僅衆多創新創業公司希望進入,甚至很多第一類第二類企業也非常奢望。要想在第三個領域進行創業和創新,成為真正抓住商機的公司,我們認為一些“門道”必須抓住。

一是尋找真正有“錢途”的資料領域。目前地理資訊地圖資料、社交資料領域等被大家熱度關注,大家都紮堆與網際網路公司進行相關的合作希望産生更多的資料産品。事實上還有大量的資料“富礦”等待開掘,比如醫療資料、天氣資料、産業網際網路産生的資料、消費資料等。最近ibm公司收購了幾家醫療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天氣公司,這些并購的主要原因是ibm看上這幾家公司的醫療資料和天氣資料,通過這些并購ibm就可以加上自己的分析能力進而提供醫療資料服務和天氣資料服務,這背後有保險的商業機會、天氣經濟、醫療經濟的機會。

二是要關注小資料。不久前有專家說,現在大家都把眼光投向大資料,事實上真正有商業價值的資料都是小資料。關于小資料的定義與應用,金融領域的大資料分析專家認為,圍繞客戶行為軌迹産生的資料是小資料,包括客戶浏覽行為和消費行為分析的資料,它代表了使用者的需求和偏好等。小資料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比如“今日頭條”依據客戶浏覽習慣,為客戶提供内容,包含新聞、财經、視訊、專欄等,公司僅有1000人,2015年廣告收入将超過10億元。

三是用合作的思路來獲得資料源。現在很多企業、機構坦言,進行資料經營、提供資料服務,最大難題是缺乏資料源。是以很多企業自建立平台進行資料收集,這樣的路徑應該說比較有效,但投資大也需要一定的周期,還有的企業是通過收購來獲得資料源。事實上很多擁有資料源的是政府,資料的擷取受到體制、部門、地區等因素的限制。大資料的最大特點是當你交換時,它不會變少、變沒,隻會越來越多,要想創造資料的價值,就必須将資料不斷進行交換、交融。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