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大資料如何發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要求實作部門間資料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落地關鍵在于政府資料開放共享,但如何開放共享以及開放共享後如何讓這些資料真正發揮價值,則是目前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對政府開放資料呼聲很高

目前,政府服務網際網路化已大勢所趨。浪潮集團副總裁王方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務資訊化或者電子政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其資訊系統更多的還是面向辦事流程相關的從業人員,而不是面向決策者和被服務的公衆。如何為決策者、為社會公衆提供服務,讓政務服務網際網路化,變得更快捷、更便利,是政務服務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網際網路+政府服務”的目标。

對于“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大資料應用起到關鍵作用。不過,目前部門間資料共享及資料開放仍然亟待加強,業界對政府開放資料的呼聲很高。

工信部賽迪智庫電子資訊産業研究所所長安晖表示,由各級各類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掌握的政務資料,是現階段我國數量最龐大、價值密度最高的一類資料資源,該金礦若能被挖掘利用,将有效提高我國社會資訊化水準和全社會發展品質。

記者了解到,在全球範圍内,加快資料開放已成為必然趨勢,英美等國家已經普遍實施資料開放戰略。我國去年釋出的《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明确表示,加快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實施政府資料資源共享開放工程,2017年年底前形成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格局。

目前,我國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先後出台資料開放相關政策,梳理資料開放目錄,搭建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但業界認為,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資料開放工作還相對落後。

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成員、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童騰飛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電子政務發展正落後于時代的步伐,我國電子政務積累了豐富的資訊資源,但是這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政府資料開放共享已經進入落地階段。“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确提出,加快政府資料開放共享,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大資料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政府資料和社會資料關聯分析、融合利用,提高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精準性和有效性。

依托政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台,加快推進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加快建設國家政府資料統一開放平台,推動政府資訊系統和公共資料互聯開放共享。制定政府資料共享開放目錄,依法推進資料資源向社會開放。統籌布局建設國家大資料平台、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研究制定資料開放、保護等法律法規,制定政府資訊資源管理辦法。

“國家大資料戰略讓我們明确了發展與運用大資料是國家意志,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之一。這個戰略應由一系列的規劃、政策、布局等構成。國家應在戰略上特别是在促進資料資源開放和共享、重點行業先行、産業轉型更新等方面統籌規劃、出台政策、紮實推進。”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表示。

落地三步走

政府資料開放共享已經成為業界一緻的觀點,那麼如何開放共享,開放共享後如何讓這些資料真正發揮價值,實作高效、快捷而又完備的政務服務,成為目前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王方告訴記者,讓“網際網路+政府服務”有效落地,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是“業務上雲”。通過雲計算将政府業務進行整合,打通資訊孤島,為政務資料的交換共享提供基礎。

第二步是“資料整合”。搭建可以對外提供支撐服務的大資料中心或平台,該大資料中心或平台可以支撐政府的決策、提高政府的效率、改善政府的治理結構,同時更能夠支撐政府對社會的便民服務、支撐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發展。

第三步是“業務創新”。政府部門結合不同業務的需要、不同領域的需要以大資料中心或平台為紐帶和企業一起,實作應用創新。

對于如何整合資料,王方表示,政府大資料中心或平台中的資料分兩類,一類是政府内部資料,一類是網際網路資料。對于政府内部資料,需要對資料進行“打标分類”,将可公開的、半公開的和絕密的資料進行細化,才能進行整合和開放共享。此外,政府還需要将内部資料和網際網路資料進行融合、比對、碰撞,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資料價值,為政務服務提供支撐。

除了資料整合,建立開放的機制也至關重要。童騰飛建議政府開放資料,建立社會創新公共服務機制。例如,政府制定資料開放的規劃和規範,在此基礎上建設多層次的資料開放平台,政府還可以組織資料開放的應用大賽促進開放資料的應用,并為資料開放提供穩定的财政資金,最後引入企業參與大資料開發和營運。

政府還應建立多方參與的機制,創造條件發揮公民、社會、市場和第三方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參與到電子政務的供給中。使衆多的市場和社會主體主動參與到電子政務的管理、建設和設計之中,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相促進的發展機制。

讓創業者、企業、ngo、市民都成為電子政務的創新主體:政府是電子政務創新的“召集者”、創業者是電子政務創新的“探路者”、企業是電子政務創新的“合創者”、非營利組織是電子政務創新的“補全者”、市民是電子政務創新的“投票人”。

資料交易行為走向成熟

一旦政府大資料中心或平台搭建起來,将為包括政府服務在内的業務創新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不過,要讓資料産生更大能量,交易流通是重要手段,其可以打破資訊孤島及行業資訊壁壘,彙聚海量高價值資料,對接資料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完善産業生态環境,實作資料價值的最大化,對推進大資料産業創新發展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貴陽大資料交易所執行副總裁陸廣龍向記者表示:“政府可通過大資料交易所面向市場或社會開放資料并提出資料采購需求和清單,進而形成閉環,借此盤活政府資料資産及推動資料加工産業鍊整體發展,進而發揮大資料提升政府治理、民生服務及商業應用的綜合效益。”

展望2016年,安晖認為,将有更多政府部門主動引入社會力量,通過合理有序開放政務資料資源及政府購買服務、協定約定、依法提供等方式,依靠公衆智慧,推動政務大資料的發展與應用,也将在2016年走向成熟。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