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與人類真的能“相愛”嗎?這個問題比利時女子阿迪·蒂默曼斯的“離奇”經曆或許能給出答案!
據環球時報援引“今日俄羅斯”網站的一條消息,其大緻意思是這樣的:比利時一位名叫阿迪·蒂默曼斯的女子自稱她已與動物園裡的一隻黑猩猩“相愛了”,而動物園方面表示這場“跨界戀情”導緻黑猩猩出現不合群等現象,如果長此下去會對它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是以禁止蒂默曼斯“繼續探望”它。

動物園園長表示,蒂默曼斯所說的那隻與她“相愛了”的黑猩猩名叫奇塔,大約1991年來到動物園,當時來的時候性情暴躁、吵鬧,非常難以駕馭。
而在過去的4年裡,蒂默曼斯每周都會準時來到動物園探望奇塔,他們一見面都會隔着玻璃互相“飛吻”,而離開的時候也會“揮手”再見,就這樣奇塔與人類走得越來越近,這也意味着與自己的群體“漸行漸遠”。
飼養員認為由于與人類長時間接觸,尤其是基本上隻與蒂默曼斯“單獨”接觸,奇塔已經越來越不合群了,以至于它在黑猩猩群體中逐漸失去了地位,其它黑猩猩也不怎麼搭理它,是以除了參觀放風時間以外奇塔幾乎都是獨自坐着,而不像其它黑猩猩一樣互相搓背、打鬧,這與一向吵鬧的奇塔“判若兩人”。
為了幫助奇塔重新回歸群體,動物園不得不“棒打鴛鴦”禁止蒂默曼斯繼續探望奇塔,盡管這遭到了蒂默曼斯的質疑和不滿。不過奇塔被禁止與蒂默曼斯見面後,目前動物園還不清楚它的一些異常反應。
黑猩猩是哺乳綱靈長目人科動物,栖息于非洲西部和東部赤道地區的熱帶雨林中,有半樹栖的特點,能在樹上搭建一些比較簡易的巢供休息。
從體型上來看,黑猩猩體長約在70-95厘米之間,站立時可達到100-170厘米高,且雄性個體要略大于雌性個體,雄性體重在56-80公斤,雌性體重在45-68公斤。其食量非常大,每天要花5-6個小時覓食,主要采食水果、嫩葉、根莖、樹皮等,有些個體還有“肉食性”,時常捕食昆蟲、小羚羊、小狒狒或猴子,掏鳥窩也是常有的事。
黑猩猩是一種行為和社會行為都更近似于人類的生物,既能做出喜怒哀樂等表情,還能辨識不同的顔色并發出32種不同意義的叫聲,也能簡單地使用一些工具,例如用樹枝捅入蜂窩蘸蜜吃、用“魚竿”釣到白蟻等。
并且黑猩猩喜歡群居生活,也就是有很強的合群性,并且群體内有一定的等級關系,其首領由體格健的成年雄性擔任,不同群體之間既有一定的聯系,也會爆發沖突。不過群體規模有大有小,小的群體有3-5隻,大的群體則多達30-50隻。
盡管黑猩猩很聰慧,但是由于人為破壞和栖息地碎片化,導緻它的栖息環境嚴重惡化,不僅導緻分布範圍逐年縮減,種群數量也在減少,總數不足30萬隻,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中屬于Ⅰ級保護動物。
黑猩猩是與咱們人類最相似的高等動物,屬于已知的除人類之外最聰慧的動物,而且它也是與人類血緣關系最近的生物,dna序列相似程度達95%,dna編碼相似度更是與人類僅差1%,也就是其相似度高達99%,而細胞色素c上的氨基酸順序則與人類的相同,是以有觀點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人類應被劃分為第三類“黑猩猩”。
科學家根據出土的化石進行溯源表明,大約在600多萬年前黑猩猩與人類有着共同的“祖先”,而在此之後“分家”出現演化分化現象,朝着不同的方向進化,并且由于經曆了數百萬年的演化,黑猩猩與人類之間也形成了生殖隔離,通俗的講就是不能互相交配産生後代。
但是,前蘇聯著名的動物雜交和人工授精方面的專家伊利亞·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就偏偏“不信邪”,它總覺得在人類和黑猩猩之間或許存在一種“過渡人種”,是以進行了一項臭名昭著的人猿雜交實驗,其目的就是想産生一種大腦愚笨、力氣極大隻知道幹活的“新物種”,并将它們安置在西伯利亞從事采礦、伐木等繁重的體力勞動。
不過,受接連的黑猩猩死亡或經費不足被迫更換實驗地點等原因的影響,伊萬諾夫的人猿雜交實驗進展并不是很順利,而且後來他自己也卷入了“渦旋”遭到逮捕并被流放到阿拉木圖,直到1931年因動脈硬化去世,是以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猿雜交方面的消息了。
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曾出現的黑猩猩奧利弗,由于一些特殊的“體征”和“表現”曾引起不少科學家關注的,包括其自身身體方面的體毛比較少、嘴向前突出的幅度比較小、會直立行走以及學習主人看電視、喝咖啡等,甚至還喜歡和人類女性呆在一起等,是以有人甚至還将其解讀是猩猩人或者人猿雜交的産物。但是後來經過檢測,它的染色體是48條,這也就是說奧利弗隻是一隻普通的黑猩猩,隻不過它的一些“表現”比較特殊而已,是以不可能是“猩猩人”或人猿雜交的“新物種”。
科學研究表明,黑猩猩無論是在生理上,進階神經活動上,亦或者是在親緣關系上都與人類最為接近,以至于黑猩猩經過“專業”的訓練之後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包括手語、某些基本的技術等,是以長時間與人接觸或許比較容易建立了“友誼”。
此次報告中所講到的比利時女子蒂默曼斯,在過去4年每周都會到動物園探望奇塔,隔着鋼化玻璃互動、飛吻、揮手,可以說彼此之間已經形成了深厚的“友誼”,也就是蒂默曼斯所說的“相愛了”。
不過,跨物種之間的跨界“戀情” 并沒有那麼容易,而個體上出現的一些“離奇”現象就不具體說了,畢竟“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沒有标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