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為網際網路金融插上騰飛的翅膀

大資料無疑是目前ict領域最為熱門的詞彙之一。2015年被認為是大資料應用元年,而2016年的大資料市場無疑将迸發出更多的活力。相比之前概念的熱炒,如今的大資料正在滲入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金融大資料、醫療大資料、交通大資料等新應用相繼出現。目前,已經沒有人懷疑大資料能夠帶來的大價值,而如何激發這些前所未有的價值則是人們關注和探索的重點。

走過了概念炒作期的大資料,正在與各行各業融合,加速“落地”。在這些行業中,金融無疑是重頭戲。相關資料顯示,在中國大資料it應用投資規模前五大行業中,金融位居第三。在網際網路金融的潮流下,金融業正在借助大資料加快業務創新的步伐,推進精準營銷以及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大資料和網際網路金融日益緊密的結合,加快了我國普惠金融的實作步伐,助力一個大衆受益的新金融時代的到來。

大資料助力金融創新

資料是金融行業的重要屬性。形式各異的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實際上都是建構在大量資料的基礎之上。是以,從根本上看,金融機構本身就是一個大資料公司。也正是這一特性,使得金融行業成為較早開展大資料應用的行業之一。

目前,金融行業正在加速與網際網路融合,向新金融業态發展。大資料技術的興起,為金融行業的業務創新提供了有效途徑。從目前金融行業在大資料領域的探索中可以看到,銀行是衆多金融機構中最主動展開大資料投資的,借助大資料技術,銀行可以展開精準營銷、營運優化,為業務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據悉,目前中國銀行已經展開了大資料技術的應用試點。一方面展開大資料平台的基礎建設,将全周期的金融業務資料內建到大資料平台,并通過手機app應用提供曆史金融資料查詢服務。另一方面則積極推進業務應用,目前,中行已經基于大資料推出了“e 觸即發”、“口碑貸”、“中銀沃金融”等業務,在為個人客戶提供實時産品營銷推薦、針對小微企業的客戶發掘、信用評級和融資服務等領域取得了成效。

大資料分析是營銷決策的有力支撐。金融需要高效營銷,網際網路金融更是需要精準營銷,大資料技術的興起為精準營銷的實施提供了有效途徑。業界普遍認為,大資料是推進網絡營銷到精準營銷的“殺手锏”。目前,一些銀行基于大資料平台,提取和整合線上線下與使用者行為有關的資料,形成使用者畫像,借助分析模型進行快速計算,實作與前端服務管道的實時互動,進而實作網銀、手機銀行、網絡金融等多管道的精準營銷。

2015年被稱為大資料應用元年。伴随着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大資料與金融行業的融合将進一步加劇。易觀智庫認為,中國金融大資料在現有各類線下金融機構和個人使用者中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未來仍将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而線上使用者的應用正處于市場初期,各類新業務模式正在不斷探索。

大資料完善風險管理

除了加速金融業務創新,大資料在金融風險控制上的應用更是得到業界的關注和認可。風險管理和定價是金融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國個人征信資料還不夠完善,征信體系不健全,在這樣的情況下,金融風險控制和定價是困擾業界的一大難題。

“大資料可以讓風險控制能力提升。”螞蟻金服ceo彭蕾在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抛出了這一觀點。她認為,随着金融行業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普惠金融在中國已經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不過,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仍然面臨着“普”與“惠”平衡的挑戰,而移動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是推動普惠金融落地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大資料可以提升普惠金融的風險控制能力,加速普惠金融的發展。

用大資料進行金融風險控制正在成為一股潮流。業界甚至有觀點認為,沒有比用大資料控制金融風險更“靠譜”的事情了。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隻要掌握了大資料,就可以對使用者進行“畫像”,“畫像”的結果不僅是精準營銷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是企業充分了解使用者信用情況的依據,這無疑将極大地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管控成本。

大資料是對金融行業傳統風險管理模式的突破,傳統風險管理模式都是因果性分析,而大資料則是相關性分析,相比較而言,大資料支撐下的風險管理将更加準确、全面且具有時效性。“沒有大資料支撐的精準投資,行之不遠;沒有大資料的支撐,難以有效防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中國企業聯合會原執行副會長馮并日前在公開場合作出了這一判斷。

伴随着“網際網路+”戰略的推進,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步伐将進一步加速,如何實作金融業務創新和金融風險控制之間的平衡正在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而大資料技術在實作這種平衡中的作用将日漸凸顯,助力網際網路金融騰飛。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