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利用大資料技術探索“數字公民”創新

全球化、資訊化促進社會現代化的同時,也對國家治理體系提出了新要求,治理能力成為國家競争力的關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國家推進改革發展的重要着力點,政府迫切希望能為百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百姓也迫切希望能享用精細化、主動化、人性化的服務,如何實作服務的供需平衡在不斷考驗我們,從目前效果來看,推力不足,呈膠着狀态,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面臨困境。

《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等檔案提出:“以資訊化驅動現代化為主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資訊化已成為推動治理創新發展的“綱”和“魂”。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認為,在大資料時代,“數字公民”就是撬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困境的支點。

“數字公民”是每個公民在數字世界中的“副本”,通過資訊技術手段代表公民在數字世界中參與各類活動、行使各項權利、承擔各種義務。“數字公民”是公民在大資料時代的畫像和展示,利用實名制、多元身份認證等技術,幫助公民獲得一張經過認證的數字世界通行證,并在此基礎上融合地理、人際、政務、社會、經濟、法制等多元資訊,結合政府大資料開放和聚合,建構一個持續更新和優化的動态化個人資料庫,保證資料鮮活有效。“數字公民”是公民擷取公共服務的更新版。運用大資料等資訊技術,每個公民需求中的痛點、難點、熱點、焦點問題,都可以被捕捉、記錄、統計,“數字公民”變得可感覺、可識别、可預測,進而便捷提供針對性服務,提升百姓内心深處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數字公民”是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創新形式。“數字公民”不但幫助公民友善地擷取公共服務,還可幫助公民願意參與、主動參與,以最便捷的方式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不再需開會回報問題、填寫問卷調查,動動手指即可。“數字公民”真正推動“多元”社會治理主體。通過建構從百姓需求出發,由大資料等資訊技術推動的、自下而上的公共服務創新體系,協同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形成合力,實作從政府單一主體的管理模式,走向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

隻有以百姓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的公共服務才是讓百姓滿意的服務,才可成為連接配接政府和百姓的紐帶,成為群眾參與決策的重要通道,這樣的服務,才能讓百姓真正參與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中。不遠的将來,互聯互通互信、開放共享的政務大資料形成合力發揮效用,必将成為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引擎。

“數字公民”充分運用資訊化整合對接各級政府的服務及社會服務資源,以大資料能力進行服務界面優化、形式創新、能力提升,為百姓提供高品質、低成本、友善快捷使用的服務傳遞過程。“數字公民”的落地,不但要政府認可“數字公民”身份的有效性,并且要政府推動政務資料互聯互通互信、有序開放共享。這需要得到政府支援和推動,甚至需要創新體制機制才能實作。“數字公民”需要一個不斷挖掘、快速疊代、持續完善的營運過程,需要多元主體、專業團隊及商業化營運機制。隻有方方面面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營運和創新,百姓的“五感”方能得到滿足和提升。

讓百姓辦事更便捷。快速疊代、持續完善的“數字公民”體系,從百姓需求出發,在不改變現有政府條塊化、層級化治理體系的前提條件下,運用資訊化推動公共服務體系軟重構,讓百姓在“掌上”就能辦成事。在服務過程中,及時感覺百姓滿意度并發現不足,倒逼政府優化流程、完善服務資源配置,讓資料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提升廣大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

讓社會治理更智慧。“數字公民”可以幫助每個公民以最便捷的方式有序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中,形成全民能參與、願參與局面,即可推動政府與公民合作管理的善治模式。這個創新的善治模式不隻是單一的和自上而下的,也是多元的、互相的。社會治理也将由傳統行政化、科層化的單向治理邏輯,變為雙向協同關系,進而将傳統粗放式、經驗式的社會管理,更新為精細化、個性化、智慧化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讓數字經濟更活躍。當公民的需求可被感覺、識别,所有數字經濟商業體系将迅速圍繞需求轉動,産品設計制造疊代更快速人性化,商業交易更高效有序,百姓的滿意度得到大幅提升。由此建構的數字經濟充滿活力,成為适應新常态、謀求新發展、塑造新優勢的核心動力。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