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網際網路思維破解城市病 未來十年投資将超兩萬億

015年,智慧城市建設被列入頂層規劃。如何将“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的概念落地實施,是推動城市健康發展的關鍵

繼2014年8月發改委等八部委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智慧城市的地位在2015年末再次升格。

2015年12月21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城市管理數字化平台建設和功能整合,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資料庫,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

2015年12月24日下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确,“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現代資訊技術的優勢,加快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比對的城市管理能力”。

被列入頂層規劃的智慧城市建設,借助于“網際網路+”的東風,将迎來黃金時代。

未來十年投資将超兩萬億

根據住建部網站的描述,智慧城市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資訊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聯盟副理事長王志良認為,智慧城市的最終目标其實就是建立一個城市的物聯網平台,這将在未來成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11月22日,住建部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目的是“通過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務水準,促進産業轉型發展”。

自此之後,智慧城市的建設開始急劇升溫。

自2013年全國90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開始,住建部和科技部截至目前已經聯合釋出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試點城市接近300個,其中包括全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再加上一些非試點的城市,提出建立“智慧城市”的城市數量已有500多個,占世界智慧城市建立總數的一半以上。

試點的範圍也已從城市延伸至區縣,在2015年4月公布的第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中,北京市門頭溝區等84個城市(區、縣、鎮)為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試點,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等13個城市(區、縣)為擴大範圍試點。

随着試點城市的不斷增多,由此形成的市場規模也是越來越大。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認為,“網際網路+”是産業更新的突破口,智慧城市是“網際網路+交通”“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等無數“網際網路+”的疊加,如此形成的智慧城市的龐大系統,勢必會帶來天量的市場規模。

國際資料公司idc預測,2015年至2025年間,僅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累計投資将超過兩萬億人民币,拉動就業超過400萬人。據媒體報道,住建部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規劃對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将逾5000億元。

問題背後是頂層設計缺失

然而,智慧城市建設在高速推進的同時,卻将參照的标準落在了身後——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整體布局還是具體城市的規劃設計,這也被視為導緻資訊孤島、重複建設、資源浪費、政績工程等多種問題的根本原因。

在整體的布局方面,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基本處于規劃布局和總體設計階段,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大多數城市的發展都是各行其是。由于沒有統一的智慧城市的評價标準,同樣無法據此對地方智慧城市建設予以規劃。住建部在對2013年智慧城市試點建設情況所作的總結中就指出,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統籌管理和頂層設計不全面、不清晰的情況。

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會長董雲庭表示,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要做好頂層設計、明确“要幹什麼”,如果不面向應用将是“白建設”、不應用智慧技術将是“瞎建設”,而若不能有助于提升國家治理水準,那就是“亂建設”。

“從目前各地的推進熱潮看,盡快建構全國統一的技術标準,特别是資料互聯互通的标準,會對減少未來發展的潛在障礙具有重要意義。”中興通訊智慧城市學院執行副院長、政企事業部總工程師孫鵬指出。

具體到城市建設和管理上,由于此前的城市管理數字化平台較多,要将規劃、市政、建設、城管、環保、交通、水務等多個部門整合成統一的平台有很大難度,由此導緻的城市管理基礎資料重複采集和建設的問題也就難以避免。

2014年8月底,發改委、住建部等八部委印發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确指出,将加強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然而,由于缺乏具體詳盡的标準,一些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仍有不少問題。

董雲庭認為,從政府角度來看,目前部分地區政府對智慧城市建設缺乏發展長遠性、複雜性的認識。重建設輕設計,片面追求“高、精、尖”的技術應用,忽視了使用者對于應用的時機需求。同時對于地區的比較優勢認識不清,盲目對智慧城市建設照搬照抄,造成資源浪費,部分地區的建設甚至演變為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駐的措施。

“缺少頂層設計,忽視建設和體制與機制,去奢談政策和決策,都是不可持續的。需要對智慧城市的社會價值重新考慮以頂層設計的思路,對智慧城市進行科學規劃,對智慧城市建設與營運的體制與機制要進行同步探索。”曾主持上海世博會資訊化智能化工程的程大章表示。

如何打破“資訊孤島”

如何解決城市規劃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也成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重要議題。會議指出,“要加強城市管理數字化平台建設和功能整合,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資料庫,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

而網際網路思維,則是成為醫治城市病的一劑良方。

在2015年12月23日舉行的中國“網際網路+”開放合作大會暨第三屆中國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蔣正華認為,“網際網路+”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網際網路與工業、農業、交通、旅遊、醫療等各行各業深度結合,啟動了轉型更新的新引擎,将拓展出難以想象的空間。

甘肅省張掖市的發展,則是很好的印證了“網際網路+”給城市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張掖市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人均gdp不到全國的2/3,人均财政收入不到全國的1/2。在2015年,張掖市被列入全國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之一,也是甘肅省唯一入選的城市。

正是“網際網路+”的到來,改變了張掖市的困境。

張掖市市長黃澤元表示,對于張掖來講,網際網路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讓欠發達地區在資訊化上與世界同步。網際網路深刻影響了社會組織結構、産業組織形态以及個人的創新創業行為。工業經濟時代,張掖市被世界遠遠甩在後面,而網際網路讓張掖市有了追趕的底氣。

具體到城市的建設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将“資訊孤島”連接配接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平台。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開出的“藥方”,破解之道在于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大資料變革。

“就手段而言,通過全面感覺、資訊共享,然後智能解題,在整個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應用資訊化的成果;就内容而言,智慧城市涵蓋一切;就理念而言,智慧系統就是一個‘粘合劑’,要把傳統城市基礎設施的效能提高,使其智能化。”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前述城市高峰論壇上表示。

如今,智慧城市已經進入大規模落地建設期,受益于大資料政策和技術發展,智慧城市的資料營運将随平台系統建設逐漸開展,如何将“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的概念落地實施,是推動城市健康發展的關鍵。

“首先要摒棄封閉思維,促進開放共享和融合創新。網際網路與傳統産業的深度結合是‘網際網路+’的核心理念,整合資源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内容。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開放、透明、公平特性,才能打破‘資訊孤島’這一桎梏,真正推進‘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的建設。”蔣正華表示。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