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電網:為什麼電力需要大資料?

大資料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已經在全球範圍内達成共識。根據gtm research2015年的研究分析,到2020年,全世界電力大資料管理系統市場将達到38億美元的規模。從2012年開始,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相繼啟動了大資料發展規劃。再觀國内,2014年3月,大資料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3月和5月,國家制定釋出了《中國制造2025》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明确了大資料發展的戰略方向;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強調開發應用好大資料這一基礎性戰略資源;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

對于公司而言,2015年1月,公司釋出《國家電網公司大資料應用指導意見》,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公司兩級統一移動應用支撐平台,為公司各機關資訊内外網移動應用提供開發、運作和管理雲服務;實作移動互聯技術在資訊内網移動作業和資訊外網移動互動兩大領域的全面應用,建成公司級移動應用商店,實作公司各業務領域移動應用統一管理;建成公司統一移動互聯建設管理體系,實作移動互聯建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構移動網際網路标準規範和資訊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公司移動互聯支撐能力和服務水準。

2015年12月底,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完成總部、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四川和遼甯10家機關大資料平台試點實施部署和上線試運作。從構想到實踐,從論證到試點,公司電力大資料應用發展正處于進行時。

為什麼電力需要大資料

“微觀來看,過去傳統産業的資料系統主要服務企業内部,可現在環境變了。全新的發展環境、市場環境、生存環境等,無不提醒着企業,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企業的營運不能僅滿足于内部,而且要放眼整個生态圈。這勢必對企業傳統的資訊系統提出新的挑戰。”國家電網公司資訊通信部主任王繼業說。

《中國電力大資料發展白皮書》中指出,在電力生産環節,風光儲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打破了傳統相對靜态的電力生産,使得電力生産的計量和管理變得日趨複雜。其次,電能的不可儲存性,使得電力工業面臨極其複雜的安全形勢。在電力經營環節,随着下一代電力系統的逐漸演進,高度靈活的資料驅動的電力供應鍊将逐漸取代傳統的電力供應鍊。

為此,依托2014年研究成果,《國家電網公司大資料應用指導意見》明确了大資料應用頂層設計和應用規劃,涉及三大領域35項典型應用場景,并正式啟動企業級大資料平台的研發的試點工作。

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和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積累了體量大、類型多、價值高、速度快等典型大資料特征的營運資料,具備了推廣大資料應用的基礎條件。

經過持續努力,大資料試點平台已經在電網運作、經營管理、優質服務三大業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總部及各家試點省公司都感受到了大資料的威力。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運監中心主任華斌表示,該公司基于大資料平台開展的區域裝置故障量預測分析,預測未來一天或者一個月各區域、不同電壓等級的裝置故障量精度達到70%以上,有效縮短故障搶修時長,提高優質服務水準。國網客戶服務中心通過建構話務量預測及使用者感覺度模型,話務量預測準确率由60%提升至90%,話務量預測偏差率為±10%,有效提高了座席排班的科學性和高風險客戶的識别能力。

“目前,公司大資料研究和試點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這并不意味着公司大資料的研究應用畫上了圓滿的句号,相反,大資料正處于進行時,未來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王繼業表示。

電力大資料面臨的挑戰在哪

公司的大資料具有量大、分布廣、類型多等特點,背後反映的是電網運作方式、電力生産方式及客戶消費習慣等資訊,這些資料如果能挖掘分析好,就能釋放大資料真正的價值。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技術戰略研究中心進階工程師鄧春宇認為,大資料好比是一個金礦,但是,想挖出金子也并非易事,做大資料是非常考驗智慧的。

在電力行業,大資料已經被提升企業戰略層面。大資料時代為電力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公司資訊通信部安技處處長曾楠表示,随着公司資訊化建設不斷深入,業務系統産生的資料量呈爆發式增長,公司目前面臨着大資料帶來的海量存儲以及部分業務系統面臨存儲更新成本較高、系統響應速度較慢等挑戰。

為此,一方面公司詳細分析業務系統資料現狀,針對數量龐大的曆史資料,基于大資料平台開展曆史資料歸檔,在提升系統通路效率同時,節約系統存儲成本;另一方面,分析業務系統架構,在可能引起系統通路瓶頸的地方,重點考慮能否引入大資料技術加以解決。

此外,正如白宮2014年5月釋出的《大資料:抓住機遇,守護價值》報告中提醒,在發揮正面價值的同時,應該警惕對大資料應用對隐私、公平等長遠價值帶來的負面影響。電力大資料由于涉及衆多電力客戶的隐私,且地域覆寫範圍廣闊,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是以公司提出,大資料要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投入運作,并根據資料的重要性以及共享程度,确定哪些是可開放的、哪些是要邏輯強隔離使用的。目前,公司将外網上對于客戶服務的内容、企業内部管理的内容以及生産方面的内容進行安全隔離,進而保證在雲基礎上資料系統的安全性。

大資料如何服務全球能源網際網路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有兩個關鍵詞:全球網際網路和能源。網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通過網絡可以最大限度地在不同時空内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未來,在以清潔能源為主導、以電為中心的能源新格局下,電網将成為能源資源配置的有效網絡載體。

目前,電網發展已經進入堅強智能電網發展階段,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正是堅強智能電網發展的進階階段,具有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特征。而這些特征與大資料都息息相關。

此外,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可以有效解決全球能源資源分布和市場需求失衡的問題,同時,給能源形式、生産方式、存儲形式、分享機制等帶來了新的變革。是以,随着大資料的建設和發展,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将變得更為重要。依托大資料,企業可分析預測能源消費和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等。以大資料為核心的泛在智能電網,将優化能源的生産方式、利用方式以及消費方式,如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和利用等,有望催生新的經濟模式。

通過應用大資料等資訊通信技術,電網智能化和數字化水準進一步提升,能源網際網路特征初步顯現。未來,客戶和遠距離可再生能源将更緊密結合,通過能源替代、轉化、交易和排程業務內建,實作能源生産、傳輸、消費協調控制,促進供需雙向互動,能源共享,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

建構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會涉及到諸多技術,如電源、電網、儲能,特别是資訊通信技術。是以,需要優化更新公司現有資訊通信系統如基礎架構、業務流程融合等。是以,公司提出“三朵雲”的理念,即公共服務雲、企業管理雲和電網控制雲,充分借鑒開源技術,依托公司國産化和自主化産品和資源,最終組成企業級的電力雲,以推動建構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和新型智慧能源企業建設。

展望2016年,在大資料方面,公司将通過建立企業級大資料平台和建立各種新能源分析模型,通過大資料平台實作資料的采集、傳輸以及存儲和高效處理,進而有利于提高分析決策的智能化水準,提前做好排程安排,消納更多的清潔能源。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