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級軟體協作,沒有資料怎麼人工智能?

企業級軟體協作,沒有資料怎麼人工智能?

編者按:本文作者lucas wang,hwtrek智造協作平台ceo,hwtrek.com提供的線上管理和團隊協作工具簡化硬體開發過程,并幫助硬體開發者線上對接物聯網産業專家和供應鍊企業。

近期幾家企業軟體大廠商做了幾個有意思的布局,微軟262億美金收購了以商業人士為主的社群領英linkedin,salesforce.com 5.82億美金買了線上辦公檔案協作初創公司quip。salesforce.com的收購很多人可能解讀為客戶服務的延伸或并購人才,而微軟收購linkedin則有許多不同的臆測,但我們認為這些巨頭都是在人工智能領域下一盤很大的棋。

商業協作是人工智能的另一座大金礦?

一般大家了解的人工智能是和機器下下棋、聊聊天,以及導航、醫療、遊戲、機器人或工業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其實人工智能還有一個金礦就是企業服務,特别是在商業往來協作方面。根據西門子研究報告預測,企業應用ai智慧系統的市場價值為2.03億美金(2015年)-111億美金(2024年)。軟體應用智能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單就機器學習而論,軟體市場價值預估其營收從2015年的1.09億美金,到2020年将達到65億美金,市場規模可能是現今的幾十倍。

市場的增量在哪裡?傳統的客戶服務、客戶管理方式都是透過單向客戶資訊來進行互動來往的,比如通過知道客戶的聯系方式,利用郵件、通訊軟體、電話與客戶溝通。而随着所謂的智能語音助手或網絡服務機器人的出現,大家仿佛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商業協作領域的一些方向,但這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是相去甚遠。傳統的客戶服務隻是初級階段,之後商務往來中如需更多的使用協助與效率增進就變得更為困難,而這也是人工智能在商業協作領域的商機所在。

沒有資料,怎麼人工智能化?

無論未來人工智能在商業協作領域如何發展,算法如何疊代,仍會遇到一個重要的問題,“沒有資料,怎麼人工智能化”。而人與人之間的商業往來是最為複雜也最缺乏資料積累的地方,這也是企業軟體或服務公司目前碰到的最大問題。擁有再高深的軟體算法,再強大的硬體,沒有所謂的商業邏輯與資料積累,任何商業的人工智能是沒有意義的空盒子。

人工智能的企業級應用路在何方?

我們看看微軟和salesforce.com這兩家企業軟體的棋路。

36氪在這方面的還有如下幾篇報道:

【2016中國企業服務峰會】360說,在人工智能領域他們也有新進展

【2016中國企業服務峰會】初創公司進軍人工智能,機會在哪裡?

人工智能“看”電影然後“回憶”的内容算盜版嗎?

微軟收購自然語義分析公司wand labs,意在提升智能對話體驗

evans全球開發者報告:iot、機器學習技術與人工智能将成為app開發的首要選擇

微軟ceo提出人工智能十大原則

微軟買領英linkedin為的是幫其新一代的雲端辦公室軟體office 360及客戶關系管理dynamics注入專業人士的靈魂。檔案協作的資料來自于人,人也帶來了資料的意義。現在各種協作方式都隻看到簡單的個人資訊,我看不到對檔案修改的律師是專長在公司法還是貿易法,就沒有辦法判别其意圖并确定之後追蹤的方向,這些資料的價值也難以判斷,更難以為之後的人工智能運轉做資料積累。或者我們在協作檔案上産生法律問題時,我要怎麼在既有協作檔案基礎上尋找專業的人士來幫忙?當然dynamics産品就更不用說了,linkedin不隻是帶來客戶群,同時帶來商業協作資料的意義,有意義的資料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礎。

salesforce.com買quip就簡單多了。salesforce.com身為企業軟體crm的老大,它一直沒有介入檔案協作領域。但以目前企業服務的複雜度,檔案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覆寫的需求。試想,一個項目牽涉三家企業或不同業務聯系視窗,客戶又有階段性需求在前進着,沒有協作的平台來追蹤事件任務與溝通的過程,如何繼續進行客戶服務?沒有協作平台,怎麼取得四散在郵件、微信、電話會議等的資料?但quip可能将不隻是檔案協作,salesforce.com在這篇文章撰寫時也傳出要搶親微軟與領英的并購案。

以上說明幾點:協作平台、人與資料積累是邁向企業人工智能服務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