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通首家晶片測試實體公司落戶上海自貿區 測完再發往全球

11月8日,美國晶片巨頭高通(qualcomm)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的半導體制造測試公司——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是高通全球首家晶片測試實體公司。

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位于外高橋。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高通的骁龍系列晶片、手機射頻晶片等産品都會在新公司進行測試,完成後運往全球各地,交給客戶手中。

高通稱,新公司将與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提供商安靠公司進行合作,開展半導體制造測試業務。新公司将關注對高通産品品質和性能至關重要的晶片測試和系統級測試環節,成為高通制造布局和半導體業務營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表示:“內建電路産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産業競争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在上海成立制造測試工廠,再次展現了高通‘植根中國、分享智慧、成就創新’的長期承諾,和我們不斷完善在中國制造布局的決心和投入。”

目前,上海正全力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正不斷增強。高通此時進駐設立新公司對整個晶片行業都具有示範作用。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辛翎表示:“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為代表的保稅區域,作為上海自貿區的先導區,依托連接配接境内境外兩個市場的特點,立足多點培育的産業基礎,緻力于促進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努力把高端制造業打造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導之一。”

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勇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外高橋自由貿易區擁有便利的加工貿易優勢,可以幫助高通在全球範圍内配置制造測試資源和能力;同時區内還擁有制造企業自用生産裝置和工具免稅的優勢,可以幫助高通降低價格高昂的測試裝置和工具的進口成本,節約現金流;區内還擁有經常項目下最靈活的國際貿易結算優勢,可以幫助高通實作所有的貿易和商業模式。

高通之前專注晶片設計而無實體制造工廠。但随着晶片工藝越來越複雜,高通也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測試實體公司來縮短産品上市周期、提高産品品質和成本效率。

上述外高橋測試公司的建立,是高通推進本土化的最新一例。

去年2月份,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反壟斷調查,國家發改委最終對高通開出了9.75億美元的罰單,理由是高通以整機售價來收取專利費、非必要專利與必要專利捆綁授權模式等做法不合理。高通最終接受發改委這一裁定,并火速上繳了罰金。

遭遇反壟斷調查後的高通,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加速推進。

2014年,高通決定把28納米的晶片部分交給中芯國際“流片”。2014年8月,中芯國際攜手長電科技成立中芯長電,合資公司來負責高通業務。這是高通首次推動在華的晶片制造。

2015年12月,高通通過子公司對中芯長電進行增資。在組建不到兩年的時間内,中芯長電于2016年初便已實作28納米矽片凸塊加工的量産,目前已實作12英寸晶圓的單月大規模出貨。

去年6月份,高通還攜手中芯國際、華為、imec,共同投資中芯國際內建電路新技術研發公司,該公司目前以14納米先進邏輯工藝研發為主。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高通還正與中國廠商在5g、人工智能、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智能終端、內建電路、機器人、無人機、虛拟現實等多個領域攜手合作。

在貴州,高通與貴州省組建的合資公司華芯通已進入正式營運階段,該公司将利用高通的伺服器晶片技術,緻力于研發出适合中國市場的國産化伺服器晶片。

在重慶,日前,由中科創達和高通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創通聯達在重慶仙桃資料谷舉行揭牌儀式,該公司的落地将助力重慶在無人機、vr産業的布局,幫助企業快速實作産品化量産。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