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大潮正在一浪接一浪地襲來,它在在重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态、新業态方面有着巨大的優勢,這與國企改革所需要要的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不謀而合。是以,一些傳統大國企也開始從試探進入到實踐階段。
近日,徐工集團和阿裡雲簽訂戰略協定,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xcmg-cloud),這是中國首個“工業雲”平台。據悉,在“基礎雲平台”之上,徐工集團與阿裡雲在中間件平台上協同建設共享服務中心,包括使用者中心、算法中心、交易中心、評價中心、物流中心等,實作子產品化開發管理;在軟體平台上實作協同設計雲、電子商務、全球物聯網、智能供應鍊、智能工廠、社會化服務、衆包衆創等。最終,産業鍊上的各個群體都可以通過開放的app享受“徐工工業雲”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對于此次與徐工集團共建“徐工工業雲”,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給出的書面賀辭是“阿裡雲+徐工=中國的predix”,希冀雙方合作建設的工業網際網路能夠盡快成為集工業設計、智能制造、能效管理、智能服務運維、柔性生産等于一體的中國首個工業雲平台。
對于工業企業與雲計算企業的合作,大家還比較陌生,馬雲所說的“predix”又是什麼呢?
predix原本是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基于工業網際網路為連接配接人、資料和機器而專門開發的全新軟體平台。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為谷歌的安卓系統或蘋果的ios系統平台,大家可以基于這個平台開發新的應用軟體。predix的差別在于,它不是安裝在手機上的,而是被搬上雲端,友善我們分析大資料、遠端監控機器,并為機器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
打個比方,很多年前如果你想打電話,你需要找到一台連接配接進牆壁的電話機;現在,在很多工廠,如果你想檢查一台機器,你必須走到它所在的位置去觀察。但有了predix,就不再需要這根“電話線”,不需要走到機器旁按個檢查,通過系統就能夠輕松地随時監測機器内部發生了什麼,是否出了問題以及應該如何解決。
徐工集團資訊化管理部副部長付思敏說,“利用‘雲’資源,使用者可以随時擷取、按需選用、随時擴充、按使用付費.‘雲平台’就是要建立安全、可靠的‘水井’,使用者擰開水龍頭就能取到水。”預計到2016年底,徐工集團與阿裡巴巴可完成“工業雲”平台整體部署,并逐漸向社會開放企業資源,力争2017年底向社會全面開放平台資源。
其實,不隻徐工集團,作為國内“第一桶油”,中國石化是最早試行“網際網路+”改革的石油央企,早在2014年12月,中國石化便與阿裡雲展開了雲平台建設合作,并在2015年2月份開通搭建在阿裡雲上的石化專有雲,同時開始承載電商等業務系統。今年4月18日,中國石化正式宣布:首個中國石化工業品電子商務平台——“易派客”正式投入商業營運。這一大量采用雲計算、企業級網際網路架構的平台代表着中石化與阿裡雲合作結出成果,成為“網際網路+”的典型案例。
力太科技是國内最大的工廠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不久前,力太科技同阿裡雲達成合作,計劃借助阿裡雲在大資料和物聯網領域的優勢,讓智能工廠變得更聰明一些。力太科技+阿裡雲的模式,以一種輕量級的、非侵入性的手段實作對傳統裝置的智能化改造,同時推翻了不同裝置品牌間的資料“柏林牆”。借助雙方的技術,即使是老舊的工廠也可以輕松裝上雲端“大腦”。力太科技隻需為裝置加裝傳感器、錄影機等,同時利用阿裡雲的大資料技術進行分析加工,便可實作遠超國外品牌的效果。作為國内第一家承諾永不碰使用者資料的雲計算廠商,阿裡雲還将為力太提供嚴格的資料隔離與加密技術,資料安全性堪比淘寶天貓,遠超傳統資料中心。
簡單一點說吧,阿裡雲與工業企業的合作不但能夠預測裝置什麼時候出故障,還能根據産能對勞工進行排班,還可以幫助一個品牌對全國的工廠資料進行分析對比,找出産能落後的原因。政府也可以基于資料制定行業生産标準,精準淘汰小産能。甚至,當你在聚劃算上剛完成下單,工廠便開始自動生産,庫存不再是工廠與賣家的困擾。
聽起來很神奇是吧?沒錯,這就是阿裡雲正在幹的事情。不久前,阿裡集團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阿裡雲就是支撐它快速成長的基礎。2016财年,阿裡雲營收已達30.19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38%,年度淨收入預估超過google雲計算全球體量,進入全球前三,成為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之後的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形成“3a格局”(aws、azure、alibaba cloud)”。
在“3a”陣營中,亞馬遜早在10年前就開始發展雲計算業務,阿裡雲于2009年商用,是中國最早布局雲計算領域的科技公司。近幾個季度來,阿裡雲增速大幅領先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不斷縮小差距。
阿裡雲也被馬雲寄予厚望,今年2月份,馬雲在接受采訪時說,“近幾年來,阿裡的第一大闆塊電商做得還不錯;2017-2019年将輪到網際網路金融上舞台;到了2019-2021年阿裡雲将扮演主角,阿裡雲的目标是和水、電一起,成為21世紀商業三大要素。
目前看來,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大型央企,越來越廣泛的企業群體選擇雲計算作為商業創新的基礎設施。阿裡雲的客戶群體中,除了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開始出現中石化、中石油、徐工集團、12306、海關、國家電網、北京國稅、新浪微網誌、芒果tv等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中國氣象局、華大基因,則利用阿裡雲的計算和資料能力,在氣象應用、生命科學等領域進行科技創新。
就在5月13日,阿裡巴巴集團和日本軟銀公司聯合宣布在日本成立合資雲計算公司,并在日本設立資料中心,以便為日本企業提供阿裡雲的雲計算大資料産品和解決方案。這也是繼亞馬遜、微軟在日本布局資料中心後,另一個雲計算巨頭進入日本市場。4月,阿裡雲宣布了與南韓第三大跨國企業sk集團達成合作,正式進軍南韓雲計算市場。此前,阿裡雲已經在美國、香港、新加坡設立了資料中心,大疆創新、飛利浦、施耐德、大拿科技等企業正在使用阿裡雲遍布全球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未來,阿裡雲表示将繼續拓展國際市場,在歐洲、中東、印度等地設立新的資料中心。
德意志銀行4月釋出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中國的雲計算市場中,阿裡巴巴已經成為占主導地位的玩家,雲計算業務規模是第二名騰訊的10倍。德意志銀行還預計,2015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雲計算市場将會有149%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88億美元的規模。
有分析師認為,得益于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其在大資料、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前瞻布局,阿裡雲有望成為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第二位領軍者,改變“3a”陣營的排序。屆時,阿裡雲和徐工、中石化們打造的就不隻是中國的“predix”,而是世界的“predix”。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