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上别掉隊!分享雲計算領域專業術語大全

雲計算技術從2006年開始出現在科技領域至今,雲計算市場發展了十年時間。無論是it企業領袖,還是程式員或者市場人員,“雲”已經成為一個不能再熟悉的詞彙。從谷歌的線上辦公軟體到dropbox的雲存儲服務,今天的網民無時無刻不在和雲計算和雲服務打交道。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預測,全球公有雲市場健康發展,到2020年,公有雲市場将達1910億美元(2013年為580億美元)。屆時,saas應用市場達1330億美元,雲平台市場達440億美元,雲計算服務市場達140億美元。

“雲”發展的如此火熱,都已經2016年了,一些“雲”術語再不知道你就真真的out了,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追上科技的步伐,以下“雲”術語一定要記住,讓你科技知識儲備量上升一個level。

軟體即服務(saas)

這種類型的雲計算通過浏覽器把程式傳給成千上萬的使用者。在使用者眼中看來,這樣會省去在伺服器和軟體授權上的開支;從供應商角度來看,這樣隻需要維持一個程式就夠了,這樣能夠減少成本。

  平台即服務(paas)

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是一種無需下載下傳或安裝,即可通過網際網路發送作業系統和相關服務的模式。由于平台即服務能夠将私人電腦中的資源轉移至網絡雲,是以有時它也被稱為“雲件”(cloudware)。平台即服務是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的延伸。軟體即服務是将軟體部署為托管服務并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給客戶。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雲計算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給客戶的是出租處理能力、存儲、網絡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使用者能夠部署和運作任意軟體,包括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客戶不管理或控制的底層的雲計算基礎設施,但能控制作業系統、儲存、部署的應用,也有可能選擇網絡元件(例如,防火牆,負載均衡器)。最早是amazon開創了這個市場,奠定了aws在這個市場的領先地位。而rackspace、gogrid、flexiscale、gridlayer等後來者發展勢頭也不錯。

雲存儲(cloud storage)

雲存儲是一個網絡計算機資料存儲模型,資料存儲在多個虛拟主機上,一般由第三方持有,而不是儲存在專用的伺服器上。保持資料的公司運維這巨大的資料中心;并且有需要的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購買或租用存儲容量。背後的資料中心運維人員根據客戶需要虛拟化資源,并将其作為虛拟伺服器展示給使用者,使用者可以自己管理虛拟伺服器。而在實體上,這些資源可能跨了多個伺服器。

  私有雲(private cloud)

私有雲是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建構的,因而提供對資料、安全性和服務品質的最有效控制。該公司擁有基礎設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式的方式。私有雲可部署在企業資料中心的防火牆内,也可以将它們部署在一個安全的主機托管場所。

私有雲可由公司自己的 it 機構,也可由雲提供商進行建構。在此“托管式專用”模式中,像 sun ,ibm這樣的雲計算提供商可以安裝、配置和營運基礎設施,以支援一個公司企業資料中心内的專用雲。此模式賦予公司對于雲資源使用情況的極高水準的控制能力,同時帶來建立并運作該環境所需的專門知識。

公共雲(public cloud)

公共雲又稱外部雲,是指通過網際網路動态地、靈活地以自助方式擷取資源。

混合雲(hybrid cloud)

混合雲環境包含了多種内部雲和/或外部雲,“将會适用于大多數企業”,因為,通過內建多種雲服務使用者可以減少向公有雲遷移時所面臨的問題,如pci compliance等。

  the intercloud(雲際雲)

雲際雲的概念最早是在2007年由kevin kelly提出的,他認為最終會有一個雲的雲,就是雲際雲。雲際雲的概念是“網際網路的網際網路”這一概念的擴充,2009年,雲際雲的概念開始流行起來,也用于描述未來的資料中心。

雲際雲的概念是建立在單個雲不能包括無線資源的觀點之上的,試想如果一個雲包括了所有的虛拟基礎設施資源,包括計算和存儲資源,它将不能滿足将的客戶發送的服務進一步進行配置設定的需求。雲際雲就是用于解決這類問題的,事實上,每一個雲都可以使用其他雲上的虛拟基礎設施,包括計算和存儲資源。這種“為使用付費”的形式為雲供應商帶來了新的商機。當然,雲際雲也存在着諸多挑戰,如雲的聯合、安全性、互操作性、qos、監管和計費等。

open source(開源)

開源軟體為許多雲計算供應商提供了基礎。2007年11月,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釋出了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v3的一個版本,目的在于彌補一個關于免費軟體是用于運作在網際網路上的了解上的法律的漏洞。

open standards(開放标準)

開放标準對雲計算的發展十分關鍵。大部分雲供應商暴露的api有很好的檔案說明,但是卻是唯一的,不可互操作的。一些供應商已經采用了其他的api,但是現在開放的标準實在是太多了,包括ogf的開放雲計算接口(open cloud computing interface)等。開放雲聯盟(the open cloud consortium,occ)正在緻力于開發初期的雲計算标準和實踐的統一标準。

  security(安全性)

雲計算服務的相對安全性是一個容易引起争論的問題,它可能也在阻礙雲計算的使用。一些觀點認為,使用者資料在内部管理的時候更安全,然而一些人認為有理由相信雲供應商能提供更高的安全性。雲安全聯盟(csa)是一個非赢利性的組織,它是為了提高雲計算的安全性,促進雲計算走向實踐而成立的。

privacy(隐私)

雲模型被隐私提倡者所批判,因為在雲計算模型中,公司擁有雲服務的控制權,是以,可以合法地或非法地任意地對使用者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和資料進行監控。

雲計算中心

雲計算中心是指基于超級計算機系統對外提供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等服務的機構或機關,以高性能計算機為基礎面向各界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目前,雲計算中心主要面向大規模科學計算及工程計算應用,并在商業計算、網際網路、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領域擁有巨大發展潛力。

  北京雲計算中心

虛拟化

虛拟化是指計算機元件在虛拟的基礎上而不是真實的基礎上運作。虛拟化技術可以擴大硬體的容量,簡化軟體的重新配置過程。cpu的虛拟化技術可以單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許一個平台同時運作多個作業系統,并且應用程式都可以在互相獨立的空間内運作而互不影響,進而顯著提高計算機的工作效率。

物聯網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别(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資訊傳感裝置,按約定的協定,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配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作智能化識别、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充的網絡;第二,其使用者端延伸和擴充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

以上這些名詞是雲計算的術語,也是雲計算的發展中的關鍵性詞語。在過去的2015年,政府釋出了若幹條利于雲計算發展的政策,推進雲計算應用領域不斷擴充,形成基本産業鍊,促進我國雲計算行業走向成熟。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