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視化分析:洞見資料的秘訣

大資料技術浪潮為各個産業帶來新的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通過雲傳遞模式,将自身對大資料集的存儲、計算與分析能力開放給第三方,使資料即服務(data as a service)成為影響産業格局的新一代業務模式。

優秀的daas産品可根據企業自身的需求,利用标準化的資料資源,幫助企業增加參考資料量并與内部資料進行交叉參考,進而對環境有更好認知,并發掘洞悉。

而可視化的資料分析工具是資料挖掘與分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夠可視化地提取所有有價值的資料,将資料的各種屬性、資料變化以及資料間的關聯,更加簡單和直覺地呈現出來。

提升決策水準 建立資料文化

gartner釋出的《2014年商務智能和分析平台魔力象限》十分看好資料可視化工具,認為它既可以在前端滿足業務使用者的需求,又可以在後端滿足it從業人員的需求。

資料可視化之是以能如此流行,主要因為人們普遍認為,處理圖檔的體驗要比處理各種行式和列式資料的體驗要好得多。資料可視化的另一優點是,更多業務使用者可通過它通路和分析資料,這有助于提高決策水準,建立資料文化。

qlik創新與設計副總裁donald farmer曾提出:“當今世界,人們與資料的互動方式正發生着令人欣喜的變革—大家通過工作經驗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那些僅靠小團隊制定所有決策的情況,已不複存在。決策的制定,正逐漸下放至整個組織中的每個成員,而他們各自的‘微小決策’對于整體的商業成功,愈發重要。對組織而言,若我們能為其更多人提供自助式資料探索工具,幫助他們探索資料、形成并擷取見解,我們将獲得巨大的潛在收益。”

如果說,2014年的熱門詞是大資料,那下個流行詞即是“可視化”了。然而問題恰恰是太多的可視化應用實際上反而阻礙了更好的決策。其原因正是由于這些應用采用的技術本身,并不适合真正的可視化。究其問題的本質,在于我們目前使用的可視化方法過分地強調說服力。許多可視化應用減少了顯示的資訊量, 以使更好地“闡明”其發現的洞察,但是這種方法反而減少了相關的探讨和争論,進而降低了我們探尋真相的能力。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是,遠離那些隻能提供演講用或分享用圖表的工具,我們應該使用那些真正實作互動和探索的工具,而不應該存在“終端使用者”的概念。因為企業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可能擁有重要的商業見解。

自助式資料通路服務可促進銷售業績

不久前,由qlik贊助并釋出在經濟學人智庫上的研究顯示:更大的資料通路,更頻繁的可視化工具的使用,以及公司高層對于資料的采用,可增加公司的銷售業績。調查還顯示,97%的公司表示,如果他們能夠通過實時的自助的方式去了解客戶和相關資料,這将幫助他們完成相當好的銷售業績。

這項研究,對全球550位銷售部門的上司展開了調查,他們均表示銷售業績對于公司的重要性顯而易見;80%的公司認為,與其他事情相比,銷售管理“很重要”或者“非常重要”。但同時仍有一些公司對于銷售管理缺乏信心,隻有四分之一的公司表示“擅長”完成銷售目标。27%的受訪者表示,資料欠缺和品質不高是阻礙其完成銷售目标的最大障礙。

資料可視化之是以能如此流行,主要因為人們認為處理圖檔的體驗要比處理各種行式和列式資料的體驗要好得多。

這項調研最終得出幾個重要的結論,将對企業如何有效洞察資料産生幫助。重要結論包括:

企業重視資料的精确性和整合性。對于銷售資料分析軟體,53%的公司認為資料的準确性十分重要;38%的公司認為具備整合現有系統能力的分析平台很重要。然而30%的受訪公司表示,他們現有的系統不具備這些能力。

銷售總監将資料分析呈現給公司高層。有近三分之一“擅長”完成銷售目标的公司和19%其他公司表示,他們的高層上司也會使用資料分析軟體。

對教育訓練和資料工具進行投資,能夠提高銷售團隊的水準,為企業增加收入。銷售總監們希望看到自己能夠在收益和市場占有率上,強于競争對手。42%“擅長”銷售的公司和11%其他公司認為,他們在收入增長上應強于競争對手。

銷售總監希望公司員工能夠受益于資料分析軟體。在所有受訪公司中,五分之三的公司(59%)表示,他們的員工有能力利用分析的資料,而對于那些“擅長”銷售的公司,比例上升到77%。這些公司均認為,建立員工對于資料分析能力的意識并對其進行最好的教育訓練,是企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資料可視化提升供應鍊管理能力

在供應鍊領域,大資料分析絕對是最具影響力的新技術。供應鍊管理的核心是平衡營運效率、客戶滿意度和品質。現在企業的供應鍊正變得日益龐大和複雜,來自多個來源的龐大資料使其管理難度增大,進而影響企業的利潤和收入。

此外,由于客戶需求變化範圍大,供應鍊經理們需要在海量的全新資料源中鑽取有效資料的價值,進而實作需求管理和供給執行, 以輔助供應鍊的決策制定。

scmworld提供的《2014年首席供應鍊官源報告》顯示,相較于往年,2014年客戶需求波動更大、期望更複雜,且需要貫穿價值鍊實作更加深入的營運整合。為此,供應鍊經理們需要全新的視野面對客戶的新變化。

新技術可以為供應鍊帶來更大的透明度,但有效的供應鍊管理,既可以成為一個競争力的展現,又可能帶來風險、成本提高和更差的客戶服務。

實作資料可視化的前提是有效整合資料,同步大量來自很多系統和來源的資料,并且易于被決策者使用和做出洞見和決策。如何收集、存儲、分析并展示來源多樣化的海量資料,本就不易,還要營運資料作為驅動業務決策的手段,更是難上加難。

挑戰是必然存在的,但是顯然那些具有創新思維的企業會更有機會。很多企業正通過商業智能平台來通過不同的資料獲得更一緻的決策,而采用資料可視化平台,可降低商業智能管理帶來的複雜性。

資料可視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決策的制定更加确定和迅速。現在企業可以運用商業資料可視化工具,滿足其供應鍊多變的需求。

但在選擇适合企業自身業務發展的工具時,供應鍊經理們仍面臨諸多具體而複雜的問題:

改變決策制定:人們需要捕獲和支援做決定的自然過程,補充提問的能力,進而能夠把正确的人和資料整合到一個工作流中,引導出一個快速、自信的決定。

自由操作資料:人們需要快速地搜尋、可視化、重新混合和整合資料。為了做決策,商業使用者需要自由地發掘和稽核資料,而不需要it部門的幫助。

實時安全地分享資料:為支援資料驅動的決策,使用者必須能夠安全地分享某一産品、服務、地區或公司的資料。隻有享有權限的人,才能夠看到所需資料。

協作制定決策:三人中每人單獨對同一組資料提出問題,将可能得到三個單獨的答案。如果通過協作方式提出問題,則答案将更具有整體性。

針對供應鍊領域,qlik提出了面向平台軟體的方法,通過qlik sense平台即可實作對供應鍊所有環節的資料可視化,并實作實時安全的資料分享。這個平台将企業内外部的各類資料同步地整合到一個工作流中,使用者根據不同的分類選擇擷取所需要的資訊,快速地搜尋、可視化、重新混合和整合資料,同時完成工作協作。

qlik提供的資料可視化工具可以讓企業充分利用供應鍊分析,同步整合和企業内外部的各種資料,可根據不同的分類選擇擷取所需的資料資訊;還可實時對話、分享見解,這種新型協作式的可視化分析,可以幫助企業獲得快速的決策和行動。事實上,在商業智能市場中,沒有其他任何一家供應商能夠提供,将免費和付費資料通過基于雲的資料服務進行整合而成的資料圖書館。這一點,qlik做到了。

物聯網的飛速發展為供應鍊領域帶來了更大規模的資料量,這些資料中蘊含着占據市場先機的競争力,處理這些資料的人們會更加崇尚可視化,顯然處理圖檔的體驗要比處理各種行式和列式資料的體驗更佳。通過借助商業化的供應鍊資料可視化服務,企業則有機會通過預先制定的政策,處理客戶的波動需求變化,更好地完成需求管理和供給執行。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