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5年初心不改的“80後”黨員:對自己極其吝啬,對困難群衆無比大方

作者:封面新聞

視訊加載中...

林巧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賈嬌

近日,當記者來到四川隆昌付家橋社群,“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彭貴華和社群書記餘亮正在大聲“争執”,原來彭貴華堅決要把400元慰問金作為黨費上繳。

當記者尊稱彭貴華為“彭老”時,他連連擺手,“我是80後,我年輕着呢。”這位“80後”,今年83歲,入黨55年,中等個頭,清瘦。不說話時,一張臉笑盈盈的。一旦開口,讓人驚訝于他靈活的思維和矍铄的精神,配上有力的手勢,能強烈感受到一位老黨員刻進骨子裡的風采。

55年初心不改的“80後”黨員:對自己極其吝啬,對困難群衆無比大方

彭貴華(右一)和他老伴

光腳闆 當老師

“我讀書沒有花家裡一分錢,是國家助學金讓窮困的我有讀書的機會。”雖然在饑餓中成長,但彭貴華學習刻苦,成績優異,還被免考推薦上了成都航空工業學校。1966年,他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國共産黨黨員。

“我在學校隻呆了一年,那時國家太難了!”學校停辦以後,有機會走出農村的他毅然選擇回到家鄉。

彭貴華回到家鄉先後從事記分員、糧食保管員、大隊長等工作。1967年,當大隊長的他被群衆推舉成了新樂民小的教師。一個班26個學生,彭貴華既教國文又教數學。白天教學生,處理大隊事情,晚上點着煤油燈批改作業。

忙上忙下的他常年不穿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光腳闆老師”。

1970年,組織上派彭貴華去負責付家農中。“當時來農中的學生嘲笑自己是最差的學生,嘲笑老師是最差的老師。”彭貴華回憶道,“我可不這樣認為,我們的學生是聰明的學生,老師是負責任的老師。”

彭貴華一方面做學生的說服,一方面規範學校的管理制度。最終,農中辦學規模從1個班1個老師發展到了4個班7個老師。醫生、教師、軍人、商人.....如今,這位“光腳闆老師”早已桃李滿天下。“我的學生出息着呢!”彭貴華驕傲地說。

55年初心不改的“80後”黨員:對自己極其吝啬,對困難群衆無比大方

彭貴華自制的涼鞋

管得寬 齊點贊

2020年,彭貴華聽說住在付家橋社群的曾德才一家又出了變故,說“又”是因為曾德才本人2019年腦出血,做手術花光家中積蓄,還喪失了勞動力。時隔一年,曾德才年僅10歲的二女兒曾慧琳又突發細菌性白血病,住進了重慶市兒童醫院。曾慧琳因化療引發高燒,不吃不喝,高昂的醫療費和無望的嚴重病情,曾德才和妻子忍痛将孩子帶回了家。

彭貴華第一次上門給小孩送去了600元錢,他勸慰孩子的父母不要放棄,并介紹了一位中醫。

彭貴華的“十二分”熱情讓曾德才懷疑他是騙子,并沒有理會。彭貴華急得似熱鍋上的螞蟻,他深知時間就是生命,他輾轉找到孩子的老師,讓老師去做家長的工作,可心如死灰的曾德才不為所動。

彭貴華再次找到孩子的奶奶耐心勸說,最終說動了孩子的父母,當這一家準備帶孩子去找中醫時,彭貴華為他們付了前往的車費。“是我堅持讓他們去的,車費就該我來出。”彭貴華說。

“彭老師就是我們一家的恩人,沒有他就沒有我的娃娃。”當記者跟随彭貴華一起到曾德才家中時,孩子的母親何麗新眼含熱淚激動地說,“當時娃娃回到家時路都不能走,手腳瘦得像柴棍,現在各項名額都正常了。”

看到彭貴華到來,曾慧琳拉着彭貴華的手,向他彙報考試成績,“國文94分,數學98分。”彭貴華高興地哈哈大笑,豎起大拇指直誇曾慧琳考得好。

說起彭貴華的熱心腸,彭貴華的二女兒曾萍打趣地說道:“我畢業找工作,很想要父親的幫助,可他天天忙着去給鄉親幫忙,完全顧不上我。”

“對自己極其吝啬,對困難群衆無比大方。”熟悉彭貴華的人都這樣說。

精神高貴、生活無華,一如他的名字“貴華”,正是彭貴華一生忠誠向黨的真實寫照。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