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猩球崛起3》:從生态自然關切到人類反思性寓言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道本年度,《猩球崛起:終極之戰》(簡稱《猩球崛起3》)作為科幻電影“猩球崛起”系列的完結篇,在開頭字幕中回顧了前兩部的情節,交代了前因:15年前,由于實驗失誤,洩露的病毒導緻人類瀕臨滅種,而進化的猿族崛起。猩猩領袖恺撒上司着猿族開創了地球文明的新紀元。

事實上,整個“猩球崛起”系列的緣起還應該追溯到新世紀初。2001年,導演蒂姆.波頓拍出了《人猿星球》,刻畫了一個被高智能猿猴統治的星球,人類被其奴役。一位巡航太空的人類宇航員誤入此地,他試圖拯救同類擺脫壓迫。

波頓版《人猿星球》的結尾處,殘破的著名美國地标建築“自由女神”被埋在海灘的沙碛裡。觀衆看到這裡終于驚恐地恍然大悟,這顆猿猴星球并非外星,而是未來的地球。電影留給觀衆觸目驚心的懸念性結局,也引出了之後的《猩球崛起》三部曲,作為前傳講述人類的家園——地球,是如何變成“猩球”的。

《猩球崛起3》:從生态自然關切到人類反思性寓言

從“地球”到“猩球”

《人猿星球》十年後,20世紀福克斯公司終于重新開機了“猩球”系列。2011年的首作《猩球崛起》開篇于密林,人類侵入此地捕獲了猩猩用于藥物研發的活體實驗。科學家威爾研究一種以病毒為載體的基因藥物,試圖幫助罹患老年癡呆的父親恢複智力。誰知這種藥物卻是一把雙刃劍,用于猩猩可以提升智力,感染人類則緻死。誕生于實驗室中的猩猩“恺撒”被威爾撫養長大,因為藥物的作用而智力超群。在一次犯錯被關進動物收容所後,它最終放棄了對人類的依戀,率領猿猴們沖出人類的城市,投向了兒時玩耍的紅杉林。

首部曲有着濃厚的生态主義思想,猩猩作為和諧美好的自然之子,被與工業社會中拜金物欲、依賴科技、違背自然、孱弱殘忍、道德淪落的人類做對比。片中猩猩被人類視為實驗工具,備受殘害。人類過度推崇科技,逆自然規律而動,必将自取滅亡。從蒙昧中蘇醒的猩猩們則肢體強健,有着集體精神,在和人類的交鋒中展現出令人敬佩的勇氣和高尚的品質。

到了2014年的第二部《猩球崛起:黎明之戰》,猩猩已不再是一種人類的對比,一個自然的象征。這個新生力量即将“成人”,電影也成為一則人類寓言。猿族不僅在智力和行為方式上更像人,人性的一切陰暗面和劣根性也被它們全盤繼承。

影片開始時,前作中的病毒已經傳遍全球,人類所剩無幾。此時猿族建立了王國,興旺蓬勃。而聚居在洛杉矶的人類幸存者則一盤散沙,苟延殘喘。猿族首領恺撒奉行“猿猴不殺猿猴”的宗旨,維護族群内的團結。他還留存着對人類的美好回憶,懷着與人類和諧共處,種族平等的理想主義。曾被人類傷害的猩猩科巴則欲把人類置之死地,他企圖槍殺恺撒,煽動猿族襲擊人類,拉開了猿族内鬥和人猿争鬥的序幕。

《猩球崛起3》:從生态自然關切到人類反思性寓言

殺死人類的不是猿猴而是自己

“恺撒”這個人類賜予的名字來自于莎士比亞戲劇。《猩球崛起:黎明之戰》融入了古典史詩劇情節。奸雄篡位,國王被害,忠臣被拘,王子起義等情節令人想到《賓虛》《斯巴達克思》等經典史詩片。人類曆史上的權利謀奪、強權統治、爾虞我詐、非我族類、黨同伐異,猩猩們全部搬演一遍。恺撒則是孤獨的悲劇英雄,它意識到猩猩一樣有強烈的複仇和統治欲,攀附強者,自私又盲從。人猿之間,猿族内部,無私和信任已不複存在。曾經對猿族寄予的願望,以及建設美好新世界的理想宣告破滅。結尾處他親手殺死了科巴,也埋葬了自己的理想。

三部曲中,領袖恺撒始終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焦慮的氣質貫穿始終。它從對自我身份的疑慮,到對全族未來的擔憂,如同一個因為先知先覺而滿心憂傷的深沉哲人。第三部《猩球崛起:終極之戰》中,恺撒的妻兒被人類軍人殺死,他懷着滿腔仇恨,背棄了崇高的理想,前往人類軍事基地尋仇。

此次影片融入了公路電影元素,被仇恨蒙蔽的恺撒的這趟複仇之路同時是心靈成長之旅。恺撒已經徹底成為一個披着毛的“人”,他會說完整的句子,能夠思考抽象問題。它在路上思考“人性”,試圖最終找到人生的答案。如果說第一部電影中偶有春光,到第三部則漫天飛雪。恺撒也從青年,壯年,到了這部中帶着暮色滿面滄桑的模樣。他經曆了離家獨立,封妻蔭子,到妻兒慘死。全片節奏緩慢,影調陰郁,消沉哀傷。除了結尾的大決戰之外,動作場面極少,重點放在深入描寫恺撒的心理。

其實,早在《人猿星球》中就已經預告了結局——不僅是人類的滅亡,還有猿猴的堕落。未來統治地球的猿族已經沒有一點自由平等的精神,到處是暴力和壓迫,彼此争鬥,奴役人類如同曾經人類奴役他們。猩球不過是惡化的人類未來的象征,一個“敵托邦”。

三部曲中,導緻人類步步走向滅亡的都不是猿猴,而是人類自己。這一次殺害恺撒妻兒、奴役猿族的大反派軍事獨裁者“上校”,他自己也早已感染了病毒,行将就木。另一支人類大軍即将前來剿滅他們。恺撒和“上校”雖然不共戴天,實際上卻有某種深層認同——都早已意識到本族出現了問題,未來早已注定,卻想極力維持下去。結尾處一場雪崩徹底終結了人類,恺撒一族攀附樹木僥幸逃過劫難。但這終極一役卻毫無勝利的喜悅,恺撒已知道這不是地球新時代的開啟,隻不過是循環罔替而已。理想早已衰落,經過了征伐奪取的青銅時代,猿族注定走向黑鐵時代。

《猩球崛起》系列電影從對生态自然的關切,到對人類曆史的反思性寓言,最後還回到對美國社會現實的悲觀隐喻。《猩球崛起3》中多次出現美國國歌和燃燒墜落的國旗,傳達出對美國衰落、美國價值觀遭遇重大危機的擔憂。影片最後,恺撒率領劫後餘生的猿族來到新的居住地:大峽谷的地貌,一株孤樹紮根于山崗。湖水倒映着天空的霞光,卻說不清是朝陽還是夕照。這是典型的西部片中印第安人居住地場景,不過這一次,沒有西進拓殖的新移民,印第安人收回了他們的土地。

影片似乎要絕望地回到美國建國之前,在所有都未開始之前,結束一切。

《猩球崛起3》:從生态自然關切到人類反思性寓言

《猩球崛起:終極之戰》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