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安全并非是讓網絡變得"人畜無害"

網絡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毫無疑問,網際網路在今天已經和所有人的生活都變得密不可分。網絡安全,并非僅僅是辟一辟謠,做一做輿論引導那麼簡單,更不是所謂的“危機公關”。大緻說來,我們可以将其分為平台安全與内容安全兩個方面,前者的保障主要靠掌握核心技術,後者則更多的取決于相關法規以及其他“軟體”建設。

譬如對政府、軍隊、企業及金融機構的資訊系統進行非法入侵、安插“後門”等行為,便屬于平台安全的範疇。在經過斯諾登事件之後,相信沒有人再會懷疑這個問題 “是否存在”或是“是否嚴重”。各種電子裝置的軟、硬體——再具體一些說就是晶片與作業系統,是“平台安全”的基礎所在。至少在政府、軍隊、金融以及涉密企業等關鍵性領域,用我們自己的技術産品替代“inter+windows”,是解決平台安全的根本之道。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不應僅僅将it産業看做是一個單純的、商業層面的高端産業,而要下最大的決心對核心技術集中力量進行攻關,就像對隐形飛機和航空母艦那樣。

一般而言,作業系統與硬體貼合度越高,越可以帶來好的使用者體驗和更高的穩定性,是以将晶片和作業系統放在一個研發體系下做通盤考慮,或許會比“各自為戰”效率更高。

據報道,某部機關換裝了國産作業系統。根據報道中所反映出的資訊,新的作業系統并非單機系統,而是一種雲端作業系統。即:所有資料的存儲、處理、系統更新、日常維護等等,都是由資料中心完成,使用者隻需進行日常使用即可。從安全角度來說,雖然這看似“把雞蛋放進了一個籃子”,但反過來說,把安全問題的責任“分散”給每一個并不專業的最終使用者,真的就比集中起來讓專業團隊保護更安全嗎?

對于這種換裝的雲端作業系統潛力如何,筆者不得而知,但其思路卻絕對值得借鑒。如果做更長遠的考慮,在通過官方機構及教育機構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勢必将會培養出足夠多的使用者人群——人們對一種作業系統的接受度,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個習慣問題。屆時要将國産系統推向市場,其難度對比現在将降低很多。最起碼,低價格和低耗電量将為未來對抗微軟提供最好的賣點。

某種程度上說,“平台安全”問題可能主要還是對包括政府、企業在内的各個機構影響更大一些,而“内容安全”則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不僅僅是來自自媒體上的那些不負責任的言論,企業平台所釋出的虛假、導向性的資訊,各種團體對個人隐私的侵害等等,都應該納入到“内容安全”所需要考慮的範疇。

而内容安全的根本解決之道,則有賴于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執行——具體說來就是 “科學”“嚴明”。所謂“科學”,即:責、權、利三者平衡,盡可能避免出現規則漏洞。所謂“嚴明”,要嚴格明确網上每個人、每個機構的權利和責任邊界,明則無惑,無惑則心安、心安則有序……而這些,需要通過法律來實作。

網絡安全并非僅僅是讓網絡變得“人畜無害”“不添麻煩”,而是要在保證其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讓其最大化地發揮效能。高鐵改變了物流模式,而網際網路改變的則是資訊流模式,二者疊加,将使得我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由此将帶來全新的經濟運作模式和全新的機會。而有效的網絡安全機制,将是實作這一美好前景的根本保障。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