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建柱:推動公共安全資訊共享共用

國内安防體系資訊化程序正在加速,期間,或與“智慧城市”、“大資料”等戰略深度融合。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近日表示,各地要結合“智慧城市”梳理、設計社會安防體系。

孟建柱在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上表示,各地要統籌建設大資料、雲計算中心,對于不支援網際網路共享的建立資訊系統、基礎設施應不予立項。“由于職能差别,有關部門都掌握一定資訊資源,但互相之間缺乏交流和有效協調,導緻整體效率不高。”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是緻力于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水準的新理念。2012年11月22日,國家住建部下發《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期印發《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 2014年,行動更新,發改委、公安部等8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整合各類視訊圖像資訊資源,推進公共安全視訊聯網應用,建立全面設防、一體運作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各政務部門應根據職能分工,将本部門建設管理的資訊資源授權有需要的部門無償使用”。

記者自全國安防會議獲悉,由于标準、接口、編碼不統一,國内各地區、各部門形成部分資訊”孤島“,互相間缺乏有效協調,整體效率不高。2015年國務院以國發〔2015〕50号印發《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要求明确各部門資料共享的範圍邊界和使用方式,“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資料資源共享共用格局”。

目前,公安部已下發《公安機關資訊共享規定》,要求加快部省兩級資訊平台,整合分散的外部資料,形成全國公安雲資料。公安部要求,各地要加快建立以省級為主的警務雲計算中心,實作對公安專業資料、政府各部門管理資料、公共服務機構業務資料、網際網路資料四大類資料的內建應用。

“大資料表示的是過去,但表達的是未來。”孟建柱稱,維護公共安全工作善于從多源、分散、碎片化的大資料中找到規律。“研究表明,隻要有4個時間點和位置的資料,就能确定一個人身份。”

大資料+公共安全的更新已經展開。記者獲悉,上海市公安部門已存儲公安業務資訊和社會資訊270億條,日均增加5000萬條,逐漸具備了大資料特征。治安管控方面,選取“旅館業機關前台系統”開展大資料應用試點,按照“實名、實情、實數、實時”的要求,督促做好住宿人員資訊的登記和上傳工作;交通管理方面,全市41個陸路道口檢查站、中心城區高架快速路主線、匝道等安裝了“車輛牌照識别系統”,日均采集車輛牌照資訊940餘萬條,

山東省濰坊市則建立了“中心城區、相鄰縣市區、全市範圍”三級防控圈,在環濰坊周邊和環中心城區建成43處交通治安檢查站、146個治安卡點24小時動态收集過往車輛、人員、手機、警員等軌迹資訊,對可疑車輛、重點人員現場盤查核錄、查緝布控。每天産生的350多萬條圖檔資訊自動存入大資料平台。全市258處電子圍欄全部配套安裝視訊監控和電子卡口,研發應用“神眼”大資料和智能交通系統,對每天濰坊1000萬輛次過車資料比對分析,實作了“人過留影、車過留牌、機過留号”。

記者自會上獲悉,2018年底前中央政府層面将實作資料統一共享交換平台全覆寫。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