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布局網絡資訊安全 中國電子實作“變道超車”

6月27日,由中宣部發起、國資委組織的“走進央企·創新組歌”系列活動在中國電子資訊安全技術研發基地舉行,這是該系列活動的第十站。在本次活動上,中國電子董事長芮曉武就中國電子戰略布局、如何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重要資訊系統和關鍵基礎網絡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讨。

芮曉武指出:“網絡安全和資訊化是一體之兩翼,網絡安全是基礎,中國電子的目标是要做一名合格的網信事業的促進者。如果用一句話定位中國電子,那麼我認為就是做建設網絡安全和資訊化産業國家隊。對于中國電子來說,聯合創新是我們實作核心技術的不二法門。”

這些年,中國電子決心把網絡安全與資訊化作為核心主業。早在2011年7月,中國電子就啟動實施“網絡安全系統工程”,采用“超前布局、聯合創新、軍民融合、系統推進”的推進政策,全面開展“本質安全”、“過程安全”、“工控安全”建設,服務于重要行業、重點部門領域,保障國家重要資訊系統和關鍵基礎網絡的資訊安全。經過近5年的布局,中國電子初步建構了“可發現、可防範、可替代”的自主可控資訊安全防護體系,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并成為我國網絡安全和資訊化領域的重要支撐力量,實作了發展路徑的“變道超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理事長方濱興表示,網絡強國,企業要發揮核心作用,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不但要追求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社會效益。第一,要有自主過硬的技術,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第二,要有全面的資訊服務網絡;第三,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形成雄厚的網絡經濟;第四,要有高素質的網絡安全資訊化人才隊伍;第五,在國際上要形成話語權。

在此次活動上,記者通過參觀中國電子自主可控成果展示和示範環境,深入了解中國電子在安全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整機、網絡裝置、存儲等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産品,以及安全咨詢、系統內建、安全運維等聚合式全生命周期的資訊安全服務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晶片方面,中國電子已研制成功世界首款相容arm 64位指令集的16核高性能通用微處理器飛騰ft1500a。在資訊系統安全方面,中國電子自主研發了“白細胞”可信計算平台,可實作在基于自主可控cpu+os的基礎計算平台中内嵌可信子產品,建構一體化安全可信鍊,并與外部安全機制進行協同,為資訊安全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核高基”重大專項總師、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指出,科技創新是我們未來的核心,資訊安全更需要創新,但是創新需要勇氣,一是要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道路,中國電子基于arm架構晶片的成功研發,有望讓我國實作換道超車。二是要有敢于承擔失敗的勇氣,創新是有風險的,要突破核心技術也并非易事。作為央企,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決心,在基礎應用技術、“殺手锏”技術以及颠覆性技術上有所突破。

同時,魏少軍也表示,資訊安全要靠強大的産業基礎來支撐,我們不能把資訊安全和産業發展割裂開來,而要通過産業的發展來支撐我國資訊安全的發展,我覺得讓中國電子做資訊安全是正确的。我建議,可以把我國的一些優秀企業、優秀技術通過聚合平台聚集到中國電子的旗下,打造一個大格局,這是未來我國資訊安全産業發展的關鍵。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