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多位專家熱議“智慧城市” 建議盡快完善标準體系

智慧城市發展趨勢如何?瓶頸何在?……200多位城市、經濟專家聚焦“智慧城市”标準化建設等,建議要統籌規劃、增強資訊安全意識。

2016第二屆智慧城市(北京)高峰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200多位專家學者、業界代表為智慧城市發展建言獻策。論壇上,諸多嘉賓就“智慧城市的标準化”展開了讨論,建議應盡快制定完善的标準體系,将分散在國家各部委的529個智慧試點互通起來,實作網狀資源共享。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規模巨大

中國經濟傳媒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璐說,中國建設智慧城市,根本上是要服務于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城鎮化程序,服務和促進解決綜合承載的問題,以此為基礎增強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據王璐介紹,根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個百萬以上的人口城市,通過采用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城市的綜合發展收益将提高2.5-3倍。

“中國城市的産業發展規模正在以加工制造業為主體,向現代服務産業、新興産業、智能産業為主體轉型。”他說,建設智慧城市将加速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城市經濟發展各領域的深度應用。

王路認為,智慧城市如今已成為大資料發展的主要載體,成為網際網路+城市的主要形态;随着大資料、“網際網路+”的推進,中國智慧城市将迎來快速發展,形成巨大的産業規模。

要統籌規劃、增強安全意識

《經濟》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陳志強表示,建設智慧城市既是主動适應經濟新常态提升城市的承載能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的現實需要,也是積極引領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協同推進工業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的戰略選擇。

他指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應注意三個方面:

首先,是統籌規劃;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面廣,系統性強,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長效機制,試點先行,分布實施;

第二,需要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推進資訊網絡、技術創新等良性發展,以需求為牽引,利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加強資訊共享;

第三,增強資訊安全意識。他說,智慧城市的建設要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技術的支撐下,才能有效實作。是以,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要加強對技術的創新力度,确實保障網絡資訊安全。

智慧城市經驗可服務“一帶一路”

智慧城市是什麼?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副主任周海濱認為,狹義上的智慧城市,是一些資料、物聯網設施的布置、軟體工程等;廣義的智慧城市含了it智慧工程在内的智慧城市産業,最重要的層面是必須要支撐城市經濟的轉型更新。

對此,iso37153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國際标準課題組國際組長周意誠表示,無論智慧城市如何定義,目的應該是要保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進階研究員徐俊傑指出,90年代以後,中國城鎮化發展較快:2012年中國人口城市化率超過了52%,到2015年已達到56%;根據預測,到2030年,城市化的人口将達到70%以上,到2050年達到75%。

針對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他說,目前熱點集中在智慧小城鎮、智慧微城市、智慧城市群等。他認為,中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可以服務于“一帶一路”的其他國家,尤其是像中亞、中東等地區。

論壇期間,針對ppp模式在我國存在的社會資本不完善、政企業訴求不比對等問題,中國智慧城市經濟技術合作組織分别與5家企業簽署了合作協定,将共同緻力于ppp模式探索。同時,還為22家企業進行了授牌,吸納成為經合組織投融資聯盟成員。

該論壇由經濟日報社指導,《經濟》雜志社主辦,中經互聯(北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中經融玺(北京)生态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智慧城市經濟技術合作組織聯合承辦。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