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樓大廈,
也沒有繁華街巷,
但卻有着最美的自然風光,
是最适合生活的地方。

巴拉圭很小,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這裡,但是由于它的足球,讓全世界知道在南美洲還有這麼一個國家。迄今為止,他連續三次闖入了世界杯,跻身了南美足壇“三強”,這或許也是我們知道它的唯一訊息了,但是它的景色也不錯。
獨立之家博物館
獨立之家博物館位于巴拉圭的亞松林,于1965年5月14日舉行開館典禮。獨立之家博物館展現的是獨立時期的國家曆史,展覽品包括:畫、寶劍、耶稣和方濟會雕刻、費爾南多德拉莫拉畫像等。1881年5月14日,一群勇敢的巴拉圭人從這個博物館走出來宣布了巴拉圭的獨立,這是一個具有深遠曆史意義的時刻。
獨立之家博物館是殖民地時期的風格,博物館所在的這個建築建立于1772年,是西班牙人由安東尼•内斯恩斯建造的,牆是灰質粘土,茅草屋頂和其架構是由竹子、棕榈建造而成。
獨立之家博物館是由辦公室、餐廳、客廳、卧室、演講廳、走廊、院子組成。獨立時期許多愛國人士的重要檔案都儲存在博物館裡,還有5張畫陳列在博物館以紀念巴拉圭獨立,富爾亨西奧•耶格羅斯曾經佩戴過的寶劍也在展示之列。
亞松森
亞松森始建于1537年8月15日,是南美洲曆史最悠久的城市。亞松森是一座美麗如畫的内河港口城市,人們稱它為“森林與水之都”。
亞松森山坡高丘,桔園遍布。收獲季節到來時,鮮紅的桔子挂滿了桔樹,宛如一盞盞明亮的燈飾,因而許多人又把亞松森稱為“桔城”。亞松森城市保留着西班牙統治時期的長方形狀,街區寬闊,樹木、花卉、草坪連成一片。
城市由新城、老城兩部分組成。在殖民地時期,這座城市曾經是西班牙總督的駐地,有些古西班牙風格的建築物至今猶存.莊嚴肅穆的西班牙式教堂,古樸典雅的住宅,以至那些鐵鑄的窗戶欄杆,幽靜的庭院都具有獨特的風格。
造型優美的現代化建築和這些具有濃厚西班牙風格的建築,掩映在綠蔭叢中,顯得十分協調。臨河地區房屋多為帶院子的平房,具西班牙風格。後來市區向内側台地擴充。寬闊的國民獨立大街貫穿全市,兩側有政府大廈、議會大廈、中央銀行、英雄廣場等。
特立尼達耶稣會傳教區
塔瓦蘭格的耶稣和巴拉那的桑蒂西莫——特立尼達耶稣會傳教區是由耶酥傳道會的會員于17世紀建立的,16世紀末期,耶酥會的會員們便遷入到這塊素以瓜伊拉而聞名于世的城鎮。
對于在南美的入侵及探索的過程中,這些耶酥會的會員們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人們從這些傳道會的建立上,可以目睹當年傳教士在熱情的履行其職責時的一隅。
耶稣會的藝術作品并不代表着他們所作出的貢獻,而塔瓦蘭格的耶稣和巴拉那的桑蒂西莫——特立尼達耶稣會傳教區的教堂則展現了當地印度文化與基督教的完美融合。
這些遺址如今都已經成為廢墟,這個傳教區是其中最為完整的,這個教區中有一個小教堂和一個大教堂、一所大學、一座修道院、墓地、一個産品供自用的菜圃兼果園、一座鐘樓、工作廠房及幾間民用住房。
然而直到今天,這些教堂依然是當地居民頻繁來此進行膜拜的活動場所,人們從這些建築物的廢墟中,輕而易舉的就能想象出這些建築物在昔日所呈現的輝煌。
巴拉圭河
巴拉圭河為南美洲第五大河,是巴拉那河(parana river)主要支流,發源于巴西馬托格羅索地區海拔300公尺處。巴拉圭河長2550公裡,流域面積 110萬平方公裡,流經巴西和巴拉圭,是巴西與玻利維亞和巴拉圭與阿根廷的邊界河。
巴拉圭河流域面積980000平方公裡,流域氣候主要屬濕熱稀樹草原型,以冬季乾燥和夏季多雨為特點,兩岸有森林和草原。
河中魚類包括麻哈脂鯉、鋸脂鯉和帕丘魚。流域人口稀少,大部分地區經濟不發達。該河主要用於地區運輸,輪船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可上溯至巴拉圭的亞松森。巴拉圭河水面開闊而平靜、水流很緩。
河岸的風景倒映在水中,如詩如畫。大沼澤裡的河流因為落差不大。總是彎彎曲曲的。在一些支流的彙合處,很多鳥在覓食。可能這裡食物比較豐富。紅脖林鹳總是成對地一起在淺水草叢中覓食,鹭鸶則成群地在岸邊枯樹上歇息,還有很多種鳥兒在周圍飛翔。
友誼橋
巴拉圭-巴西友誼大橋,位于巴拉圭與巴西的交境處,全長552.4米,主跨290米,于1965年開通。卻将貧窮混亂的巴拉圭與富足安詳的巴西相隔開來。斑駁橋頭亦是欣賞巴拉那河谷的絕佳角度,奔流的巴拉那河蘊含着原始的狂野,滾滾流向伊瓜蘇瀑布。
巴拉圭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陸國家,被稱為南美的心髒。巴拉圭曾締造過璀璨的印第安文化,但是在被西班牙人征服以後,古老的瓜拉尼文明幾乎湮滅。不知道你在這裡能找尋到什麼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