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蛤蒌葉,老家端午節用來做粽子餡,還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作者:健康小竅

端午節又快到了,整個城市都彌漫着一股濃濃的粽子氣息,街上琳琅滿目的粽子着實令人看花了眼,鮮肉餡、豆沙餡、鹹蛋黃餡等等酸甜苦辣各種口味的粽子應有盡有。隻是,最美味的粽子總是藏在人們的深處,記憶中家鄉的味道。

小編記憶深處最美味的粽子莫過于蛤蒌葉醬肉粽了,雖然已經有近十年沒吃上正宗的,但是腦海裡依舊記得它辛香、鮮美的味道,小時候農村生活相對貧窮,即使是在端午節能單獨吃上一個粽子也是來之不易,那時候拿着蛤蒌葉醬肉粽,總會有一種想吃而不舍得大口吃的感覺,多少年過去了它依然是最美味粽子的惟一。

蛤蒌葉,老家端午節用來做粽子餡,還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小時候村裡蛤蒌葉随處可見,村前村後甚至牆角處都能生長,很不起眼,平時也很少人去采摘食用,貌似隻有到端午節做粽子時候才會用到。這一點可比不上隔壁湛江市了,湛江雷州用它來做成蛤蒌飯,成了湛江的美食名片。

蛤蒌葉,老家端午節用來做粽子餡,還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其實,蛤蒌葉除了一種鮮美的調味品外,它還是一味中藥,有良好溫中散寒,祛風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據《本草便讀》記載:荜撥,大辛大熱,味類胡椒,入胃與大腸,陽明藥也。溫中散寒,破滞氣,開郁結,下氣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熱,凡一切牙痛、頭風、吞酸等症,屬于陽明濕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荜撥就是蛤蒌的别名。

1、蛤蒌性溫,能祛寒祛濕,暖胃健脾。對于胃腸寒痛呃逆,脘腹疼痛,腹瀉,風寒咳嗽,風濕骨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2、蛤蒌葉能消腫止痛。濕火多指濕火深入髒腑,特别是脾胃的濕熱,據《本草便讀》所載,濕火導緻的牙痛、頭風、吞酸、關節痛等症狀,用蛤蒌葉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3、行血理氣、活絡暖胃的功效。據《獨異志》記載:唐太宗苦氣痢,衆醫不效,下诏通路,金吾長張寶藏曾困此疾,即具疏以乳煎荜茇方上,服之立愈。唐太宗氣滞下痢,以荜茇溫中行氣為主,配牛乳同煎,牛乳甘潤補虛,二藥剛柔相濟,止氣痢而不犯燥,理氣而不傷正。

蛤蒌葉的祛風散寒,行氣止痛良好功效,也使得湛江的蛤蒌飯也被當地人作為一種”大補“的美食。

蛤蒌葉,老家端午節用來做粽子餡,還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