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科 | IMAX:“放大”科學的體驗——觀科普影片《别有洞天》有感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迅速席卷全球。雖然專業人士在疫情暴發之初便很快對病毒進行了分型檢測,但截至目前仍未發現能夠顯著控制病毒肆虐的特效藥。

縱觀人類浩蕩的病毒史,不論是20世紀初出現的那場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的“西班牙大流感”,還是2009年蔓延到全世界214個國家的h1n1型流感,都表明病毒具有極高的傳播速度這一特征。是以,研發和生産對抗病毒的有效藥成為重中之重。

2001年制作完成的imax影片《别有洞天》就是一部講述通過科學探險與科學考察,尋找可以用來制藥的微生物的科普記錄影片。

百科 | IMAX:“放大”科學的體驗——觀科普影片《别有洞天》有感

影片中,洞穴救援專家南希和微生物學家哈瑞組成的探險隊,深入不同環境的洞穴中,尋找在極端條件下也能夠生存的“嗜極微生物”,希望能用于制造拯救生命的新藥。

影片由著名imax紀錄片導演格雷戈·邁吉裡弗雷使用imax65毫米膠片拍攝而成,其中對科學考察場景的高度還原是這部科普紀錄片的一大亮點,而imax的應用則是最大化呈現影片藝術效果的技術支撐。

imax源自英文“image maximum”,意為圖像最大化,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imax銀幕分為矩形和球形兩種,标準矩形銀幕較為常見,尺寸為22米寬,16米高,甚至可以更大;而球形銀幕一般在科技館、天文館等科普場館才有配備,直徑可達30米。為了配合兩種螢幕的超大尺寸,影院内部空間高度為4層至8層樓不等,座椅坡度的特殊設計,就是要保證每個觀衆擁有同樣的沉浸感和臨場感。通常來說,imax影片使用70毫米15齒孔格式膠片,感光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的10倍,是以,投放的影像比一般的電影更清晰、亮麗。除此之外,imax放映機獨特的“波狀環形”進片技術、15千瓦的大功率放映光源,以及不得不提的6.1聲道多喇叭超級音響系統和銀幕上成千上萬的小孔等多重優勢的組合,使imax電影被譽為“電影的終極體驗”。

百科 | IMAX:“放大”科學的體驗——觀科普影片《别有洞天》有感

在imax銀幕上,影片《别有洞天》向人們展示着荒涼的亞利桑那州幹涸而寸草不生,峽谷中略帶酸性的涓涓水流不斷沖刷地殼的縫隙,短短100萬年便形成了300英尺高的洞穴;神秘的格陵蘭冰蓋訴說着時間的履歷、氣候變化的記憶;遙遠的尤卡坦半島,建立着古代瑪雅人的廟宇,在這片世界上最長的水下洞穴系統中,存在着淡水與海水交界處的鹽躍層,嗜極微生物往往隐藏在這些鮮為人知之處。

南希和哈瑞為了擷取樣本,在極端高溫的環境下探訪了大峽谷附近的原始洞穴,挑戰人類進入北極冰層最深處的極限,潛入地形環境最為複雜的洞穴,進行了極危險的地下洞穴潛水探險。

百科 | IMAX:“放大”科學的體驗——觀科普影片《别有洞天》有感

影片以科研人員探尋不同極端環境下産生的洞穴擷取嗜極微生物樣本為線索,向觀衆生動展示了洞穴探險的複雜性、危險性和不确定性,普及了探尋洞穴的方式方法和洞穴形成原理等科學知識。而影片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對科學探險過程的真實呈現,兩位因堅持理想和攀登科研高峰的科學家躍然銀幕,他們并未因未知而恐懼,也未因困難而放棄,對激發觀衆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探索未知世界、投身科學研究和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具有積極意義。

imax放映裝置配合影片中大量俯拍和懸空鏡頭的使用,完美呈現了大自然的美好與壯闊,帶給觀衆強烈的臨場感和視覺沖擊力。大峽谷中洶湧的激流、北極圈内皚皚的冰蓋、尤卡坦半島地下幽暗的洞穴,猶如置身其中一般驚險刺激。imax大畫格、高感光度膠片的使用也将黑暗、幽谧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洞穴環境細節诠釋得生動淋漓。

百科 | IMAX:“放大”科學的體驗——觀科普影片《别有洞天》有感

科普影片作為科學傳播的一種重要媒介,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内容多以科學探索、航空航天、環境保護、人文曆史為主題。imax技術與科普電影的完美結合,不但放大了影片的畫面,也放大了科學的内容,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吸引更多公衆走進影院,享受科學的樂趣,助力科學傳播。

imax起源之初是服務于天文館和科技博物館的。如今,因其優秀的表現能力,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商業放映之中。正如imax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葛爾方所說,imax不隻是個市場品牌,而是通過很多科學、藝術方面的細節造就而成,我們不僅僅是科學家,更是一個藝術家。

作者系中國科技館影院管理部工程師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吳丹

編輯:吳桐

稽核:王飛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公衆号id:kepuing>

百科 | IMAX:“放大”科學的體驗——觀科普影片《别有洞天》有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