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鬼當家》第二季李舉樓家庭的節目播出後,在社會上引發巨大反響。主人公李舉樓堅強懂事的模樣打動了許多電視機前的觀衆,而節目中所反映的留守兒童、扶貧等問題也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大家都在為幫助李舉樓家而奔走,讓這個凜冽嚴冬也多了一份濃濃的溫情。
另一方面,在拍攝本期節目時,近距離與李舉樓一家接觸的《小鬼當家》執行導演任偉華也深受感染,觸動頗深,對這個飽經苦難卻堅毅樂觀的一家人懷有深厚的感情,并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記錄下來成為這篇編導手記。
那麼,節目拍攝的背後還發生了哪些令人難忘的故事,編導對此又有着怎樣的心境呢?一起通過編導的手記來了解一下吧……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紅河縣架車鄉宗臘村,一個自然景色極美,讓人去過就會惦記上的地方。而我惦念的并非傳說中的梯田、雲海長桌宴,我惦記的是那一家淳樸的老鄉,那三個善良的孩子。
來到這裡之前,我帶着滿肚子的疑惑,因為我和主人公李舉樓的溝通并不十分順利,同僚講給我的那個故事到底是否真實,我心中都有一點點沒底。
(本期《小鬼當家》主人公李舉樓)
初到紅河,我花了兩天的時間趕路。從北京飛到昆明,再從昆明坐6小時順風車到紅河縣就已經是晚上了。為了安全考慮,節目組要求我和另一位同僚第二天一早再到孩子家中。這是比較漫長的一天。
第二天,我們聯系前一天溝通好的老師帶我們下去,老師八點如約和我們見面,我們卻在十點半才從縣城出來。因為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建議,如果有一些日用品食品需要買,建議我在縣城裡買好,畢竟他也要采購,這是每次下鄉前一定會願意花的時間。我買了一些帶給孩子和奶奶的牛奶糕點,還有一些覺得孩子用得着的東西。
(圖上為當地速凍食品蝗蟲,圖下左一為不知道口味的奶糖,圖下右為屯起來的水果)
在路邊等了老師半個小時,回來時老師後備箱帶的東西似乎有點誇張,真的是滿滿一後備箱。老師解釋說,現在是雨季,往返的路程并不好走,再加上即便是鄉裡,多少也有些物資匮乏,有些東西是買不到的,又有一些東西你是吃不進的。
開着車窗,盤着山路,身處壯觀的梯田之中,我和老師聊了四個小時的天,快到目的地的時候我問老師,“咱們從縣城到這裡多少公裡”,他說“七十多不到八十”。我以為我聽錯了,“我們走了四個多小時?”“是的,因為都是盤山路。”
(随手一拍的紅河梯田)
到了鄉裡,老師盡地主之誼請我們吃當地特色菜肴,我希望快點到孩子家裡,老師卻說,今天去不成了,因為自己今晚就要準備開學用的資料,要找其它車,得明天早上了。
望着遠處綿延的大山,突然覺得很無助。那個孩子一定在等我吧,她的故事就像這個地方一樣,平靜而望不到邊。
李舉樓是一個15歲的初二學生,她的年紀比同班同學都大兩歲,因為在她七歲的時候,為了照顧奶奶,她不得不辍學。
也在七歲那年,舉樓身上發生了很多事——奶奶突然一病不起,需要人照顧;遠在他鄉跟爸爸媽媽在外面讀書的姐姐弟弟突然回到了這個家,而媽媽離開了他們,弟弟開始不愛和人說話。是以舉樓這次參加節目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解開弟弟的心結,讓他變得開心起來。
又一天上午輾轉終于到了舉樓的家,一個冷清、灰暗、簡單的地方。我見到了這個故事裡的主要人物,陽光開朗的舉樓,躺在矮矮床鋪上的奶奶,沉默寡言的爺爺,從不主動說話的弟弟,腼腆又熱情的姐姐。雖然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的不幸運,但他們的臉上始終挂着微笑,神情堅毅。
(圖上為舉樓家中和外觀,圖下為弟弟、爺爺、舉樓)
舉樓的當家生活就要開始了,她列舉了所有關于家庭成員的願望,唯獨沒有自己的,問她時,她總是欲言又止。我讓她找出借來的民族服裝,她穿給我看,衣服很小,但舉樓掩飾不住内心的興奮,這是她第一次穿。
(舉樓照顧奶奶)
舉樓的當家生活從一開始就不算順利,遇到了家庭成員的種種不了解,連最疼愛她的爺爺也責怪舉樓不該亂花錢,這個倔強又善良的孩子什麼也不解釋,隻是默默地掉眼淚。
現在回憶起來,舉樓的淚水似乎永遠流不完,她常常能想起那些讓她傷心的事情,面對大家時,又是一張陽光自信的笑臉。
(圖檔為舉樓的房間和拍攝過程中舉樓遇到委屈會悄悄躲進房間)
舉樓每天的生活都是充實而繁忙的,在家她是頂梁柱,喂豬、放牛、砍柴、做飯、種地、收莊稼、照顧奶奶,操持家裡的一切,從七歲到十五歲從沒有間斷過。
(圖為攝制組跟随舉樓上山砍柴,途中遇西北雨)
我問舉樓,“你放假的時候願意回家嗎?”舉樓想都沒想,“我在學校的時候還是挺想家的。雖然在學校很輕松,也不用做家務,也沒有生活上的壓力,但是我更放心不下爺爺奶奶,他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如從前了。”
聽到這樣的回答,我的心情比較複雜,我似乎在跟一個同齡人對話,想象不到如果把我放到這樣一個環境裡,我會不會有這樣的勇氣和擔當。
我永遠會記得舉樓夜晚陪着爺爺上山找雞收雞時大山上的一點亮光,也永遠忘不掉一個十五歲少女背着40斤的柴火徒步下山,那筐柴,我們節目組裡的男孩子都很難背起。生活給了這個孩子無窮的力量,但作為父母,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承擔這些。
(節目組從業人員嘗試背起舉樓砍回的柴)
走出家門,在學校的舉樓,也是個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好學生。成績優異,管理能力強,不管多頑皮的同學都能hold住。老師說,班裡同學都怕她,我們能讀出舉樓同學對李舉樓這個大姐姐和班幹部的尊重。
那天因為自己犯錯誤,舉樓主動辭去班長職務,全班同學默契地一齊舉手,再次選她為班長。舉樓沒有解釋自己在給弟弟做衣服,沒有解釋自己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太多的事情,隻是簡簡單單一句“我做得不好”。
(舉樓在主題班會上忍不住掉眼淚)
在老師為舉樓開的主題班會中,班裡同學第一次知道舉樓的身世,舉樓說,我不會走進悲憫的世界,也是這句倔強的話,讓我意識到舉樓這個小小肩膀早已扛起了自己的夢和人生。
在拍攝結束前,這個姑娘帶給我們太多的思考和對自己新的認知,但是我們的結局可能并不圓滿。
我們陪舉樓上山,我們陪舉樓下地,我們跟着她哭,圍着她笑。我們幫她了解弟弟,幫助弟弟,跟她一起認識自己内心的渴求,到最後我們發現,舉樓強大的内心背後有一個脆弱的願望,是對母愛的渴望,是對溫暖的期待。但這個心願我們無法實作。我們能做的是幫舉樓實作她當家期間的願望,再幫她畫一回媽媽的像。
(舉樓媽媽畫像)
那天,舉樓拿到媽媽的畫像失聲痛哭,舉樓從小到大對媽媽的樣子都很模糊,一歲左右,開始跟着爺爺奶奶生活,七歲她等來的是家庭支離破碎的消息,等到的是郁郁寡歡的弟弟和卧床不起的奶奶。
她在錄制中跟姐姐說,她好想知道媽媽長什麼樣子。可是我們沒有辦法把她的媽媽帶到她的面前,因為那個媽媽已經很陌生。我們送給舉樓一幅畫像,舉樓事後跟我說,畫像或許跟媽媽并不十分像,但這正是她想要的,因為她想畫的是她心目中的媽媽,圓的是對自己心中媽媽形象的渴望。
(舉樓家庭和主持人霍小雷合影)
(舉樓家庭和心理專家柏燕誼合影)
走出紅河的時候,和幾個同僚聊起這個地方,大家都會說一定會再來;有人難忘刻骨銘心的工作艱險,有人懷戀紅河梯田的壯麗美景,而如果我再回來,一定是因為想看看那個倔強的姑娘,想要見證她實作夢想。
作者:《小鬼當家》執行導演 任偉華
編輯:林音
本文來自央視少兒,歡迎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