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Mware 網絡技術:原理與實踐》—— 2.3 OSI模型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vmware 網絡技術:原理與實踐》一 書中的第2章,第2.3節,作者:(美)christopher wahl steven pantol,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osi模型包含7層,如圖2.2所示。

《VMware 網絡技術:原理與實踐》—— 2.3 OSI模型

圖中的層次從下到上分别為:

第1層,實體層:這一層處理實體傳輸媒體,以及資料注入媒體的方法,包括電纜類型、連接配接器、針腳、編碼、調制、電流及激活和關閉傳輸媒體的過程。這一層通常引用定義實體技術的其他标準。

第2層,資料鍊路層:這一層處理對實體媒體的邏輯通路。在這一層次上添加了一個包含幀檢查序列域的報尾,便于進行錯誤校正。osi模型将這一層次的pdu稱作l2pdu。 在實際中,我們稱它們為幀(frame)。

第3層,網絡層:這一層定義邏輯編址、路由和轉發以及路徑确定。邏輯編址為每個裝置提供一個路由過程使用的唯一辨別符。路由确定裝置如何向最終目标轉發資料包。路徑确定是路由器用于學習指定目标所有可能路徑,并确定最優路由的過程。在這一層中,我們将pdu稱作資料包(packet)。

第4層,傳輸控制層:這一層定義資料傳遞,包括錯誤校正和流控制。在這一層中,我們将pdu稱作分段(segment)。

第5層,會話層:這一層定義通信會話如何啟動、管理和終止。

第6層,表示層:這一層定義資料格式,并協商使用的格式。資料壓縮和加密在這一層中進行。

第7層,應用層:這一層定義通信驅動程式和需要與底層網絡通信的本地應用程式之間的接口。這一層還定義身份驗證過程。

第8層

你可能在職業生涯中聽說過“第8層”的說法。第8層往往是對非技術性問題的批評性說法。在某些情況下,它的含義是,問題的根源是pebkac(存在于鍵盤和椅子之間的問題)錯誤,常常被用于指代人、管理、政策或者錢。

第8層和第9層還被建設性地用來指任何過程。這聽起來更符合分層和封裝的概念——過程定義了人們使用應用程式沿着協定棧向下執行的規程。

除了pearsonvue考試中心之外,不太可能有人會強迫你按順序背誦這7個層次,但是如果你覺得需要記住它們,使用助記術會比較友善。

助記術是任何容易記憶的、能夠提醒你想起難以記憶資訊的方法。常見的助記術包括用于記憶螺絲刀用法的“右緊左松”,彩虹顔色順序的“roy g.biv”,以及記住分類學的“king philip came over from great spain”(菲利普國王來自大西班牙)。

在搜尋引擎中輸入“osi mnemonic”,将會傳回一個可以選擇許多助記方法的網站,其中一些可能很滑稽、猥亵甚至兩者皆有——這些性質使其更吸引人。在g級助記方法中,我們喜歡“please do not take sales people’s advice”(不要聽銷售人員的建議),因為它還提供了人生中的一個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