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年度動作巨制《紅色通緝令》提前一周在全球院線小規模上映,口碑評分也新鮮出爐。
早在長預告釋出後,就有不少觀衆認為影片的打鬥戲非常拉胯,像是沒有請動作指導的樣子,劇情也沒什麼特别的,唯一的看點就是三大明星的集結。
結果呢,出來的評價真的是拉了。

爛番茄新鮮度開局就不及格,分數還一路下跌。
收獲40個媒體評分後,新鮮度35%,無論放在三位主演的生涯,還是今年的
過億制作,都是排在倒數的;
metascore從60分下降到38分,跌入爛片級别的“紅區”。
隻有imdb的大衆分數6.9分還算過得去,但對于這種大制作來說,如此開局也不算樂觀,人數多了以後随時都有可能跌破及格線。
先來看看專業評論是怎麼說的。
給出及格分數的意見認為,《紅色通緝令》隻是一部工業流水線産品,缺乏導演的個性化表現。
幾位主演都給出了意料當中的表現,沒有任何驚喜。
劇情輕松幽默,比較依賴幾位主演之間的化學反應支撐其影片。
差評大都集中在對影片的“不思進取”。
《偏鋒雜志》影評人keith watson認為,這是“一個毫無生氣、對過去四十年來各種風格迥異的動作電影的拼湊之作。”
《衛報》影評人benjamin lee認為,“就好像是好萊塢大片的模仿內建,好像一台機器濃縮了過去20年裡制片廠的成果并吐出一張影印件作為實驗。”
兩條評論都直指電影隻是在搬運以往好萊塢大片的老套路,簡直就是毫無存在必要。
在netflix的制片模式下,導演和主演有了保證的片酬,動作戲随随便便套個招,嘻嘻哈哈地拍完,就可以沒有壓力了。
在這種環境下,除非是有藝術追求的,否則真的很難拍出有突破的作品。
這次花了大約兩個億美金,換來這樣的口碑,netflix終于是嘗到了放任導演自由的弊端了嗎?
還真不一定。
這種流媒體電影和院線電影的性質有所差別。
閱聽人也有所差別。
觀衆觀影的方式也有所差別。
這樣的劇本可能放到傳統制片廠,就算拿到投資,制片人肯定不會讓導演這麼随便拍。是以羅森·馬歇爾·瑟伯前面和強森合作的《摩天營救》和《烏龍特工》都在及格線之上;
但netflix最先考慮的,是大資料,是流量。
《紅色通緝令》有這樣的評論,netflix可能反而是放心一些了,因為這種老套路是被驗證過的,還是會有人看,反正這又不是目标頒獎季的片子。
像今年紮克·施奈德的《活死人軍團》,口碑還不是讓觀衆大失所望,但點選率還是杠杠的。
于是netflix就立馬和紮導展開了進一步合作,投資了他的下一部高成本大片,試圖要打造新ip的《月球叛軍》。
還有馬克·沃爾伯格的《斯賓塞的機密任務》,一樣是不及格的評分,卻有着名列前茅的點選量。
《紅色通緝令》并非好萊塢式的院線大片,力求讓觀衆坐在影院中,享受全程無尿點的快感。
這是一部服務于家庭觀衆的“類好萊塢”制作,就像《thewrap》影評人alonso duralde說的,“如果你隻投入一半的注意力,在觀看的時候收收衣服或打打電話,這部影片會呈現出最好的效果。”
這樣的話,故事太複雜,還要動腦去猜劇情,反而不好了。
是以主演“巨石”強森似乎對于專業媒體的惡評并不在乎。
他和瑞安·雷諾茲和蓋爾·加朵盛裝出席了北美首映儀式,心情看起來很不錯。
他還直言不諱地跟媒體說,希望自己所在的dc宇宙,能和漫威宇宙來一個關聯,然後他扮演的黑亞當,和蓋爾·加朵的神奇女俠,或許就能夠真的能夠和漫威的“死侍”瑞安·雷諾茲來一次世紀同框了。
他并不忌諱觀衆産生跳戲的感覺,反正娛樂嘛,大家開心就好。
《紅色通緝令》将于11月12日在netflix上線。
能否完成超越《驚天營救》點播量的目标,還是一件比較有懸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