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美國先鋒藝術家/導演,1967年生于美國舊金山,是美國九十年代後期走紅的新一代藝術家,現在紐約居住。 馬修·巴尼是一位幻想與捏造大師,這在他的混合裝置、行為藝術的照片和風格特立的錄像作品中都得到了展現。藝術化的化妝、着裝華麗的模特、難以确定形狀的合成物質、由凡士林做成的油膩膩的物體、呼嘯而來的賽車更有那頭 上長着角的色情狂。
他的藝術生涯開始于紐約的barbara gladstone 畫廊,并很快獲得成功。自1990年至今幾乎參加了全世界所有重要的國際藝術展,1996年獲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當代藝術大獎。1994年到2002年,巴尼創作了一部五段式藝術電影《懸絲 / 玄思性與死》。
他的實驗電影《drawingrestraint9》曾在去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亮相,主演是他的妻子比約克。其實在九十年代裡他就已經在世界各大展覽上露面了,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92年的卡塞爾文獻展,第十屆悉尼雙年展等等。1996年獲得了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頒發的雨果大獎。
馬修·巴尼是美國九十年代最有創作活力的藝術家之一
他的作品混合了表演、攝影、錄像、裝置和電影等語言形式,他的作品一般以極其漂亮、時髦的視覺構圖和色調為風格,是繼安迪·沃霍爾、傑夫·昆斯之後又一位使用新潮視覺的天才。但和前輩相比,馬修·巴尼的視覺多了一層神話色彩。在他衆多的作品中,他廣泛使用了各種藝術媒介手段,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從九四年開始拍攝的電影短片系列《懸絲》。其中最出色的三部是《懸絲4》(1994)、《懸絲1》(1995/96)、《懸絲5》(1997)。這個電影短片系列每集半小時左右,沒有完整的故事和對話,隻有一些怪誕的情節片斷、意象、聲音和臆想的化妝、道具、場景和人物的造型。
他所涉及到幾乎現代藝術存在的所有表現手段
2002年底的時候在巴黎的展覽,the cremaster 系列 1-5,在巴黎市立現代藝術館,那是一次馬修·巴尼近十年作品的回顧,他從1994年開始進入到利用人類身體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藝術家行列裡,直到2002年他才結束了這5部電影的創作 (到現在不知應該怎麼稱呼這類藝術,國内沒有一個準确的譯法,姑且字面翻譯,叫身體藝術body art)。5部電影隻是展覽的一部分,展覽在當時的歐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我的感覺就是,他的作品涉及到很多領域,電影,雕塑,video,繪畫,攝影,舞蹈,行為,化裝,表演乃至醫學裡的,假肢,精神病理等領域,一句話,幾乎現代藝術所存在的所有表現手段,他都有所涉及到,而且做了很好結合和運用。你會覺得高科技對藝術影響力是很大的,另外就是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援是完成不了象這樣的作品的。馬修·巴尼一舉成為世界現代藝術的寵兒。
九十年代後期國際當代藝術的一個代表傾向
馬修·巴尼描繪了一種虛構的痛苦,這種痛苦不像在資本主義早期有具體的敵對對象:資本家、商品、機器和金錢。現在,這些象征在倫理上已經很難去明确批判了。一切會使人痛苦,但一切又找不到痛苦的根源。而且,在當代全球化時代,這種痛苦是與美麗的視覺消費文化和身體的感官舒适相伴的。
馬修·巴尼的作品反映了九十年代後期國際當代藝術的一個代表傾向:時髦漂亮的色調、虛構的視覺形象和精神分裂的表現内容。展現了個人在全球化資本主義時代深受消費文化、國際資本主義體制和虛拟資訊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