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大宅門》的朋友,一定對百草堂和陳寶國扮演的白七爺記憶猶新,
在泸州近代曆史中,也有一家跟百草堂類似,富甲一方的巨賈大戶,他就是泸州著名古舊書坊宏道堂。
創始于清朝康熙年間,創辦人楊宏道,祖籍江西。據其後人講述,楊宏道自幼以賣草藥為生,其草藥鋪名為“宏草堂”。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 他又流動販賣藥書、唱本,稍有積蓄後便将“宏草堂”更名為“宏道堂”,專營刻、印、售于一體的古舊書坊。
道光初年楊家又在成、渝兩地設了書坊,店名仍叫“宏道堂”(重慶“宏道堂”設海棠溪,民國初年負責人但成之)。這時楊家步入了儒林宦場,以“樂善好施”為“家風”。
清王朝曾旌表過其“濟貧救孤”的“動德”,聖旨為楊氏立過牌坊(現存泸州近郊宏道堂遺址處後百子圖重修已經搬遷到了洞賓亭),牌坊上載,道光三十年(公元1805年)楊宏道後裔,儒士楊泮龍之于楊繼谟,曾任泸州候補同知。遺憾的是刻有宏道堂轶事的石碑早已不知下落。
此時應是宏道堂書坊的全盛時期。楊家在泸州沿沱江岸的百子圖背後,修有相當規模的四合大院,前後石門楣上均镌刻有“宏道堂”三個大字。
院内供刻印圖書,存放書版和住家用。并在泸州最繁華的鈕子街口(今泸州市百貨公司處)設宏道堂營業書坊。
大門外置“宏道堂”吊牌,内設頭櫃、二櫃、三櫃。頭櫃負責接待應酬各省、州、府來泸進出客商;二櫃負責開票、計算、收款;三櫃負責包裝發書。
各櫃管事、師爺、刻印、銷售主要人員,每年銀俸和去留,均根據各人當年對書坊貢獻大小及書坊盈利情況而定。
長江航運為其提供了開拓圖書出版發行業務之便,楊家又在省内的宜賓,樂山增設了書坊。 而且還沿長江的通都大邑宜昌、漢口、南京、上海均設立了書坊,店名通稱“宏道堂”。
楊氏精通圖書出版發行業務,當年雕刻之版本,無論品種、數量、裝幀、銷售,遠遠超過官府出版物,在全國屬第一流水準。
宏道堂還順應了曆史發展的需要,除刻印清王朝科場應試又讀的經、史、子、部外,更主要地刻印了廣大人民群衆所需的字帖、韻書、農書、醫書、地理、數學、詩詞、戲曲、小說等不下數百種。
部頭較大者有窦漢卿所撰《窦太師外科全書》六卷、《醫宗金鑒》、《本草綱目》、《通鑒綱目》、《了凡綱目》等。通俗讀物有《三字經》、《百家姓》、《增廣》、《四言雜字》、《千字文》等。
四川省圖書館特藏部現存的有《圖注難經脈訣》八卷四冊,《驗方新編》六冊、《本草原始雷公炮制合刻》四冊、《還真經》一冊、《地理人子須知》三十九卷十二冊、《羅經透解》四卷二冊、《春秋全經左傳句解》八卷八冊、《五方元音》二卷二冊、《通鑒綱目》五十九卷、《聖武記》六冊。
現在存泸州市圖書館古籍部的有,清道光壬辰年(公無1832年)重刻版,巴陵方學博、星沙餘觀察鑒定,歐陽明府批注古驗良方《三指禅》(後附影印件) 及(閩)陳修圓著《女科要旨》。
十九世紀末葉宏堂書坊業務興旺發達,楊氏長其顧用了十幾個木刻工和幾十個印刷裝訂工(也有上百人之說),他家曾以所得利潤在泸州置田千餘畝,成了泸州屈指可數的巨商之一。
清代四川圖書業有“(重慶)善成堂的頂子,(泸州)宏道堂的版子”;在泸州則有“高家的頂子,楊家的銀子”之說。
更有甚者有人形容宏道堂的“金葉子和書頁子一樣多”,“楊家的錢鑄成金葉子,宏道堂的書每頁夾一張”。話雖言過其實,其富有和出書之多可見一斑。
楊氏祖宗在泸州買下的房産甚多,現泸州江陽區仁和路市百貨公司、食品公司、土産公司、醫藥公司一帶産業曾屬宏道堂書坊所有。他家依祖傳曾将泸州寬河街半條街房辟為收養孤老的住所,今泸州市社會福利院處,楊氏曾建有家廟“文昌祠”。
清末民初至楊氏末代子孫楊選三(1909--1949年)止。楊家四代單傳,各代獨子均早逝,宏道堂業務亦随之日漸蕭條,以緻後來不再刻印隻售存書。
民初以後宏道堂業務全憑楊選三之繼母——楊敬端的遺孀——楊肖慎經營。
楊家已無得力之人,她隻好攜其娘家大弟肖孝純前往上海、南京、漢口等地過問宏道堂業務。她雖有過改木刻為鉛印的設想,但終因時事艱難,人财不濟而成泡影。
宏道堂庫存圖書日益減少,難以與新興的出版行業競争,内外開支入不敷出,外埠業務更是鞭長莫及,隻好一一易姓。漢口“宏道堂”(今漢口黃陂街上段)于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折賣給邱文卿經營。
重慶業務則因部份大部頭書籍系與四川另著名書坊“善成堂”在渝合刻,故于歇業時将存于海棠溪的數萬塊書闆廉價綜合了“善成堂”。
為生活計,民國十九年(1930年),楊肖慎将泸州宏道堂營業處産業,以九千塊大洋賣給泸州另一巨商肖則可, 開辦了聞名川南的百貨商場“寶元泸”。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了國營泸州市百貨大樓,宏道堂書坊店堂内擺設的大穿衣鏡,很長時間猶存百貨大樓上供顧客使用。
當年宏道堂庫藏書版部份賣給了 其他書商,曾任宏道堂頭櫃掌櫃的楊建庭離開書坊後,自己開辦了書店“文存堂”,他将從宏“宏道堂”買回已被蟲蛀的梨術版子《三字經》《幼學瓊林》《增廣》等,請泸州刻字師傅李恒方翻刻印書出售。
可惜這些原版在曆次政治運動中,作為“四九”被沒收銷毀。
楊家自存數以萬計的版子,則被難以度日的家人當,付之一炬,如今蕩然無存。
楊氏末代子孫,吃喝嫖賭應俱全。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六月,因與泸州沙灣榮軍醫院傷兵,有債務糾紛,被指控吸毒入獄,泸州解放前夕死于獄中。宏道堂書坊末代經理人楊肖慎1950年死于泸州。
事過景遷。曆時二百一十餘年,為四川書坊曆史最久,貢獻頗大的泸州古代著名書坊雖早已鮮為人知,雖而因“宏道堂”遺址而得名的“ 宏道堂村”聞名泸州近郊(離百子圖僅一箭之遙)。
現在宏道堂村已經不存在,泸州改建了百子圖,宏道堂的名字也被保留,之前筆者還一直以為宏道堂是以前的什麼道家之所,實在是笑談。
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時期内,“宏道堂”通過它的圖書館售,為傳播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所作的貢獻不可磨滅。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泸州市新華書店在編寫的《泸州圖書發行志》給了它應有的篇幅,據說後來出版的中國第一部出版工具書《出版辭典》計劃給泸州“宏道堂”一個條目。如果此事是真的,那麼這是曆史給予宏道堂書坊最高的席位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