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每個人都有名字,它是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标志。關于姓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當時姓氏的偏旁多為女字,比如姬、姚、妫、姒、姜、嬴、姞、妘等,這是因為當時是母系社會,母親地位尊崇。
大家注意,最開始姓和氏是兩回事。姓最開始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關系的種族稱号,簡單說就是族号;氏則是部落的分支,比如從一個大部落分出去一個新部落。姓和氏有三個共同點,“以血緣為紐帶”、“以外婚制為正常屬性”、“都是一種單系的繼嗣群”。
姓氏兩者統一,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目前大家的姓氏從《百家姓》裡基本都能找到,可有些特别冷門的姓氏卻沒有。下面筆者給大家介紹兩個非常冷門的姓氏,這兩個姓氏很像在罵人,可卻是真實存在着,其中一個據說還是曹操的後代。
第一個:“操”姓。這個姓氏曾經刷爆網際網路,因為一對夫妻生下寶寶後,媽媽認為老公姓操實在難聽,希望寶寶跟自己姓。丈夫不願意,結果兩人鬧上了法庭要離婚。操姓目前在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河南、四川、貴州等地都有分布。
操姓宗譜顯示,先祖是曹操。鹹熙三年(266年),司馬懿孫子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曹魏滅亡。司馬炎上台後,瘋狂迫害曹操子孫。為了生存下去,曹休舉家逃往了鄱陽郡新義(今江西省鄱陽縣),同時改姓“操”。曹休還做了一個規定,“操”和“曹”不能通婚。
這種說法在一本名為《谯國操氏族譜》中也有展現,上面規定“操”和“曹”不能通婚,原因是“曹、操原本為一家的緣故。”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操姓始祖是周武王,明朝官員操節臨終時跟親人說:“我操氏始祖乃周武王姬發之後代、昭考公第十三子振铎之第二十七代子孫,因先祖在其時社會地位崇高,時孔子所出《漪蘭操》一書,他獨解奇妙,世人恭稱其為琴操家,後人始以操為氏。”
第二個:“死”姓。可能有人會問,還有人姓“死”?筆者一點沒有造謠,确實有人姓死,不過這個字用在姓氏上,讀sì,第四聲,比如死艾笑、死艾學、死艾滢、死艾珍等。網友表示,“這個姓已經快接近不好起名字的極限了。”據資料,死姓源自鮮卑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鮮卑族姓氏。
死姓目前大陸很少有人姓這個姓氏,據說台灣省還有不少姓這個姓氏。我們知道東西方對死亡都是非常忌諱的一件事,大家都不願意提到死亡,可是以此為姓,就沒辦法了。
參考資料:《百家姓》、《中國姓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