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薄殼山核桃果用、材用、園林綠化林培育技術

作者:青錢柳

薄殼山核桃果用、材用、園林綠化林培育技術

王永友

薄殼山核桃是材果兼用的優良樹種,果用、材用、園林綠化用皆宜,其核仁美味可口,可直接食用或榨油,是世界著名的高檔堅果、油料樹種,其樹木幹形通直、生長迅速、木材堅韌,是多個行業生産中的良好用材。安徽江淮地區一直存在可選擇的适生造林樹種少這一難題,目前大面積種植的楊樹雖然具有适應範圍廣、成林較快、材用價值高等優點,但是每年春夏交彙季節會産生大量楊絮,漂浮在空中,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且楊絮在局地累積還存在火災隐患。是以大力發展薄殼山核桃,可逐漸替代楊樹,不但解決了廣大人民關切的難題,而且可以通過果實采收和優質木材供應獲得經濟效益。

薄殼山核桃果用、材用、園林綠化林培育技術

1 造林地選擇

首先,根據适地适樹适品種原則,造林地要求土層厚度在 1 m 以上、土質疏松濕潤、土壤肥沃,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區最适宜,村前屋後、道路兩旁、公園及住宅小區等零星空地内亦可栽植。

2 林地清理及整地

全面砍伐林地上的雜草雜灌,挖除樹蔸,清理碎石、垃圾等。苗木定植一個月前完成整地、挖穴,以利穴土充分回落。整地方法包括全墾、帶狀或穴狀,深翻 80 cm 以上,預留林道和作業道。平地要開溝起壟,溝深、寬各 1 m,做好保水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按照 4 m×5 m 或 4 m×6 m 标準放樣品字型布穴,穴規格為 1.2 m×1.2 m×1.2 m。

3 品種配置

薄殼山核桃系同株異花、風媒花,雌雄花成熟期有先有後,自花授粉效果差。是以,在栽植時,選好主栽品種 2 個,授粉品種 2~3 個,確定雌雄花期相遇,配置比例為 8∶2 或 9∶1,有利于互相授粉結果,授粉樹應選擇花粉量多、花粉發芽力強的品種,具體品種配置見表 1。對于零星栽培的薄殼山核桃,也可選擇具有一定自花授粉能力的品種,如波尼等。

表 1 常見幾種配置類型

薄殼山核桃果用、材用、園林綠化林培育技術

4 栽植技術

4.1 栽植時間

秋季落葉後和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但以落葉後及早春栽植最好。春栽在 3 月中旬至萌芽前進行,秋栽在 10 月下旬至 12 月下旬進行。栽植前,墒情要好,最好選擇在一場透雨後進行。

4.2 栽植密度

根據品種的特性及經營目的,考慮到土壤、經濟等因素确定栽植密度。材果兼用林初始密度為 27~33 株/667m 2 ,最終密度為 14~17 株/667m 2 。單行栽植初始株距為 4 m,最終株距為 8 m。

4.3 栽植方法

4.3.1 苗木選擇

選擇實生苗要求苗齡 4~6 年生,苗高 3.5 m 以上,胸徑 6 cm 以上,具有 2~3 盤主枝,且第一盤枝枝下高達 2 m 以上(符合原木标準規格)樹勢良好,生長健壯。另外,為達到材果兩用的造林目的,注意選擇主幹通直、樹形好、材質優的品種。

4.3.2 起苗運輸

按照苗木根徑 6~8 倍确定土球大小起苗。起苗後剪除根部先端 0.5~1.0 cm 的根系,随即用 abt 生根粉處理,方法是:用 70%酒精 100~150 g 将 1 gabt 3 号生根粉化開,加水 10~13 kg 稀釋後,用噴霧器均勻地噴濕土球外根系,再用草繩把土球包紮成網狀。大苗裝車前要修枝,去除斷枝、病枝,大的鋸口塗上傷口保護劑,裝車時苗木整齊擺放,樹冠部分拉好風繩,長途運輸需對苗木進行覆寫。

4.3.3 施足基肥

定植前每穴施農家肥 20~30 kg、過磷酸鈣 0.8~1.0 kg、鉀肥 0.5 kg,回填 30 cm 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 20 cm 細土,避免肥料與苗根直接接觸造成燒根。

4.3.4 栽植

首先,将樹木放入穴中,扶正;其次,填土,填到和地面一樣平時,把土踩實,確定樹木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當土踩實後,沿外露的土球四周圍土,圍滿為止;最後,沿土球的邊打圍子,友善灌水。需要注意的是宜淺栽高培土,不宜将苗木埋的過深,尤其在穴土比較疏松的情況下,栽植深度要考慮土層下沉程度。

4.3.5 澆水

樹木移栽後要及時澆水,第一次澆水也叫生根水,把水倒入打好的土圍子内,水澆透後再次填土,把圍子填平;第二天再澆 1 次,等水滲完後,再覆一層細土,此時不能用腳壓實,防止土壤闆結。旱天10~15 d 要補 1 次透水。

4.3.6 培土覆膜

澆水後及時在樹盤外圍培土,高約 30 cm,呈中間低四周高的饅頭形,然後覆上地膜,再用土壓蓋80%以上,起到防草保溫保濕的作用。

4.4 搭設支撐

為避免因土壤沉降或大風影響苗木,需對新栽苗木支撐,多選用杉木等樹木杆子搭設成十字撐或扁擔撐。

4.5 定幹高度

苗木栽後要适時定幹,定幹高度在 3 m 以上,剪口處塗上油脂。

5 嫁接技術

首先選盤留枝。一般選 2~3 盤左右,盤間高度1 m 以上,主枝與樹幹夾角 80°左右,同盤主枝間角度約 120°,上下盤間主枝錯開,以便通風通光。其次高枝嫁接。嫁接時間在 8 月底至 9 月初,按照品種配置圖要求選用優良接穗,對栽植的實生大苗主枝進

行芽接。

具體做法:首先,用嫁接刀在一年生的枝條上取長 3~5 cm、寬 0.8~1.2 cm 的芽片(芽應在芽片中央偏上位置)作為接穗;其次,在砧木主枝距樹幹 80cm 附近光滑處,取下寬 0.9~1.3 cm、長 3~5 cm 或短0.3~0.5 cm 形成層外的皮層,在砧木切口下端兩側各刻一條長 2 cm 以上、深至木質部的豎線作傷流口;最後,把芽片貼在砧木切口上,使上端、一側靠緊,另一側留 0.1 cm 左右空隙,下端靠緊或插入砧木皮層内,并用塑膠薄膜帶密封包紮,傷流口和芽

體外露。

嫁接後做好管護,翌年春季 4 月份組織 1 次補接,確定嫁接效果和成活率。

6 撫育管理技術

6.1 水肥管理技術

6.1.1 及時灌水

結果前的幼樹 5~8 月份需要大量的水分,如遇幹旱,每 1~2 周要澆 1 次透水。結果期的大樹,有兩次需水高峰。1 次是果實膨大期,5~6 月份雨水充足可使果實體積迅速增大;另 1 次是果實灌漿期,7~8月份如遇幹旱應 1~2 周澆 1 次透水,可減少落果。

6.1.2 科學施肥

進入幼樹生長和結果期後,若發現葉片出現小葉、畸形葉、黃葉及樹體明顯的生長不良等症狀,需通過土壤分析和葉片觀察判斷所缺的元素,然後通過土壤追施、葉面噴灑補充所缺元素,調整營養狀态。施肥方法有輻射狀施肥、環狀施肥、穴狀施肥、條狀施肥、根外追肥等。

6.2 整形修剪技術

6.2.1 幼樹的整形修剪

4~5 年内培養好豐産的樹形,豐産的樹形一般有主幹、疏散、分層,主側分工明确,結果枝分布合理。

6.2.2 盛果期樹的修剪

進入盛果期,要不斷地更新結果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調整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沖突,保持穩定的長勢和産量。逐漸清理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病蟲枝等,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6.3 病蟲害防治技術

以營林措施增強樹體抗逆能力為基礎,因地制宜,合理應用生物、實體、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蟲害。

薄殼山核桃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黑斑病等。根腐病可用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防治;黑斑病可在新葉長出、花序剛露出時用硫酸銅、熟石灰、水按照1∶1∶100 比例配制的波爾多液防治,并做好園地衛生。蟲害主要有金龜子、刺蛾、星天牛、咖啡木蠹蛾、桃蛀螟等。

金龜子防治措施:可結合施基肥噴灑 50%辛硫磷乳油防治金龜子幼蟲;成蟲發生時,葉面噴 50%敵敵畏乳油或 90%晶體敵百蟲 800~1 000 倍。

刺蛾防治措施:主要是在幼蟲孵化末期噴施20%速滅殺丁乳油 2 000~2 500 倍液,幼蟲 1~3 齡時噴 90%晶體敵百蟲或 80%敵敵畏、50%馬拉硫磷乳油進行防治。星天牛防治措施:主要是成蟲産卵前在樹幹基部貼 50 cm 高的藥帶;産卵盛期用敵敵畏或殺螟硫磷乳油 40~50 倍塗抹産卵刻槽;幼蟲發生期用 50%敵敵畏 5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或 90%晶體敵百蟲注入蛀孔,每孔 10 ml,再用濕泥封口。

咖啡木蠹蛾防治措施:主要是及時清理病死枝并集中燒毀;采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成蟲發生期噴施 50% 辛硫磷乳油 1 500 倍液等進行防治。

桃蛀螟防治措施:主要是及時揀拾落果,摘除蟲果,集中燒毀;4~8 月份在果園内或周圍用黑光燈或糖醋液或桃蛀螟性資訊素引誘劑誘殺成蟲;9 月初幼蟲孵化期,采用“bt 乳劑+2.5%阿維菌素”1 000~2 500倍噴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