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的廣州華林禅寺是古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東渡來到中國傳教的第一道場,每年都吸引大量國内外信衆香客來此參觀朝拜。寺廟坐西朝東,兩側石柱刻有對聯:“華嚴世界觀十萬諸佛,林茏鹫山隐五百應真”。

菩提達摩為到中國傳教,遠渡印度洋和太平洋,跋涉奔波了三年,終于在公元526年來到廣州。後世信徒尊奉達摩為中國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稱其當年登陸地為西來初地,并一直沿用至今。
華林寺沒有大雄寶殿,是以五百羅漢堂就成為了主殿。這座有着160多年曆史的羅漢堂遠近聞名,殿内最北端供奉着三世佛:釋迦牟尼、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回廊兩側分列着五百羅漢,形态各異,栩栩如生。
羅漢堂的西牆供奉着地藏王菩薩,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随侍在地藏王菩薩兩側的闵公和道明法師,換成了一尊頭戴闊邊帽子、胡須墨濃、相貌好像拉丁人的羅漢。
這尊被稱為“善德尊者”的第一百号羅漢就是遊遍中國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由于馬可波羅并非佛教徒,被供奉在羅漢堂内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寺廟祖師殿内供奉一尊高6.88米、重10噸的世界最大達摩祖師銅像,銅像設計精巧、鑄造精湛,為禅坐造型,神情莊重而慈祥。
達摩祖師銅像上方的匾額寫着“一花五葉”四個大字。這是因為禅宗以達摩為祖師,是為“一花”,後來發展成五個流派:沩仰、臨濟、曹洞、法眼、雲門,是為“五葉”。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奉禦旨建造的七星岩白石舍利塔造型華麗、玲珑精緻,每一石塊均以青鉛粘邊,結構堅固,至今完好無損。塔底收藏有佛祖釋迦牟尼的22顆舍利,是華林禅寺的鎮寺之寶。
華林禅寺牌坊入口處的五眼古井已有上千年曆史,相傳為菩提達摩帶領開挖,又名“達摩井”。“五眼井”其實是一口大井,為了能使多些人可以同時汲水,便造了5個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