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不得将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曆、學習方式作為限制性條件”“公開招聘中有職業技能等級要求的崗位,可以适當降低學曆要求,或者不再設定學曆要求”……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釋出通知,要求切實維護、保障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機關公開招聘的合法權益和平等競争機會,釋放出促進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明确信号。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更是重中之重。從通知内容上看,“破除唯名校、唯學曆的用人導向”,明确了科學的選人用人理念;“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可報名應聘學曆要求為大學大學的崗位,進階工班畢業生可報名應聘學曆要求為大學專科的崗位”,放寬了相應的應聘錄用條件;“以技能操作或技能指導履行職責任務的崗位,實際操作能力測試在考試中的比重原則上不低于50%”,崗位标準适當向實操傾斜……可以說,每一條都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有助于為廣大專業技能人才提供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近年來,從關鍵技術實驗室到重大工程施工現場,從智能工廠生産線到現代服務業崗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我國也已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與此同時,現實中一些“重學曆、輕技能”“重管理、輕技能”的情況依然存在。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相比,不少職業院校畢業生存在專業比對度較低、薪酬及社保待遇不高、職業發展通道不暢等問題,成為制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現實因素。此次通知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參加事業機關招聘等方面享受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同等待遇,消除就業市場各種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門檻壁壘,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社會環境。
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不是一句空話,更不能止于高調門、好态度,關鍵要看給不給實招、有沒有實惠。在浙江杭州,20名外賣騎手獲得“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初級證書,享受政府教育訓練補貼、城市積分落戶加分和個人所得稅專項抵扣等優惠政策;在廣東廣州,27年工齡的進階技師評上進階工程師,90後汽車裝配工獲評助理工程師,打開了職業發展新的可能……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增強職業教育認可度和吸引力,才能營造出國家尊重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會氛圍,實作從“能就業”到“就好業”的轉變。
科學家的設想、工程師的藍圖、技術人員的産品……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堅實保障。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專業技能人才實作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就将不斷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