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作者:鳳凰藝術

原标題:《如懿傳》大廚揭秘:“道具”如何變宮廷美味?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吃不停的紫禁城

看戲吃,祝壽吃,閑聊吃;熱菜、冷菜、糕點、瓜果;光吃不夠,還總給特寫,也難怪這《如懿傳》看着看着,恍惚間讓人串戲到“舌尖上的中國”。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火腿雞湯,大火燒開小火慢炖,配以多種香料調味,不失為一道美味滋養品

青櫻給弘曆送杏仁露,清肺潤燥: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親手獻上牛乳糕和幾款糕點,香甜軟糯,一解弘曆的相思之苦: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如懿生日,小廚房特意準備了荠菜肉絲煨的銀絲面,這面潔白如銀,纖細如絲,皇上吃得全情投入: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拍這段時,霍建華吃的面挂到了嘴邊,自己卻渾然不覺繼續說台詞,令片場笑作一團

酷暑難耐,慧貴妃喚來嘉貴人和儀貴人在涼亭内享用瓜果,罷了又回宮接着吃蜜瓜: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白蕊姬孕期最喜魚蝦,因為聽聞多吃便可生下聰慧的小阿哥: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如懿喜成大阿哥額娘,惢心姑娘特意準備了原本民間給嬰兒做的吃食魚茸花糕,以雞蛋和魚肉為原料,入口即溶,有益髒肺: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如懿、海蘭和儀貴人三人的膳食,共八品菜:琵琶大蝦、繡球幹貝、炒珍珠鴨、奶汁魚片、鮮蘑菜心、玉筍蕨菜、砂鍋煨鹿筋、金腿燒魚圓山雞湯: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整個劇組,小到瓜子水果點心,大到午膳晚膳烤全羊,不求吃得省,但求吃得爽。結果自然就是這紫禁城的皇上和娘娘們都吃不停:戲裡邊吃邊演,戲外輪番請客。飽了腹,解了饞,其樂融融。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這樣一個“以食為天”的劇組,興緻最高漲的時刻,就是每回道具組揭開菜品保鮮膜的瞬間——因為這意味着,眼前的這些美食,終于可以入口了……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道具菜”為何好吃?

劇中菜,慣常了解起來就是道具,但對于《如懿傳》的戲用道具菜廚師孫曉剛來說,各宮拍吃飯的場景,得有一個家的感覺。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吃得是真吃,香得是真香,這其中吃的不僅是味道,更是暖意。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前期準備

拿到劇本,孫師傅先通讀個三遍,然後根據菜品查資料,去博物館、圖書館,再向各種老師傅請教。甚至,孫師傅還把《甄嬛傳》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學習借鑒一些菜品的造型擺放。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影視劇中菜品的擺放與日常不大一樣,《如懿傳》的要求是:小塊易夾、畫面動作保證優美流暢、咀嚼時不易發出聲音。從設計之初,這些要求就都要考慮進去。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選食材

新鮮衛生,這是首要的。橫店拍攝,很多時候都是反季節,鎮子上可選購的食材很有限,是以這時令菜品做起來也是頗有難度。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碧糯佳藕,以紅糖和糯米制成,寓意佳偶天成,蜜裡調油

孫師傅的法子就是根據拍攝計劃表提前準備,比如這周哪幾場涉及到用膳的戲,孫師傅就趕緊備貨,跟各地的供貨商聯系調貨,送到後放入冰箱保鮮。

最難的是有一次大年初一要備菜,市場基本都關了門,孫師傅尋遍橫店甚至東陽市,最後才在一家超市裡尋到了食材。

無添加

道具菜必須保證鏡頭拍出來要好看,是以加人工添加劑(色素)也不是什麼怪事;但若這麼做,新鮮度和口感都會大打折扣。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鹌子水晶脍,所謂“水晶脍”,便是“豬皮凍”,香滑爽口

于是孫師傅便用食材本身進行“調色”:把南瓜蒸熟打成汁澆入湯中,便有了金黃色,把菠菜煮熟後的湯汁擰出來,便有了翠綠色。

一菜備三份

現場拍攝一般很難一條過,一道菜在拍了三條之後,便會被換掉上新的,是以每道菜至少都會準備兩到三份,最多的時候甚至會準備到五份。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以家宴為例,若是30桌,每桌八個菜,那孫師傅就得準備好幾百道菜才可以。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當日菜當日做

如果當天早上十點要拍攝,孫師傅會在9點半之前準備好全部菜品,再送到片場。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以家宴為例,孫師傅從開拍前一天的下午就開始洗菜切菜、餐具消毒,忙到晚上八九點自己匆匆吃個晚飯迷瞪下,從淩晨開始擺盤做造型,半夜兩點之後就開始炒菜,到早上八點收尾。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因為拍攝經常轉場,廚房場地雖然簡單卻配備了消毒櫃、保溫箱等一系列裝置保證食品安全

雖然特别辛苦,但孫師傅也堅持每個環節親力親為。戲拍了三天三夜,孫師傅也幾乎沒合眼。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這是我今年從事廚師的第11個年頭,給這個劇組做劇中菜也是我職業生涯中最濃重的一筆,我個人希望,大家看到吃飯的場景,能找到一點家的感覺。”

乾隆爺對美食有多狂熱?

劇組對吃如此講究,也是有“曆史原因”的——衆所周知乾隆爺在位六十載,89歲才離世。如此長壽之人,對吃一定是非常講究。

可以看看這乾隆爺一日的“膳單”,包含早膳、晚膳(兩餐制,在早上和中午享用,傍晚和夜裡都有小吃宵夜):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燕窩、肥鵝、鴨子、野雞、菠菜、羊肉、蘿蔔等各類食材,還有數道糕點,相當豐富。

如果遇上家宴,那就更講究了:

熱菜二十品

冷菜二十品

湯菜四品

小菜四品

鮮果四品

瓜果蜜餞二十八品

糕點面食二十九品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圖中家宴是按照乾隆在乾清宮家宴的記載所擺設的。(來源:《清代宮廷生活》)

就連用的餐具也是分外講究: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青玉柄金羹匙

鍍金掐絲琺琅萬壽無疆碗

金鑲木把果叉

(吃水果的叉子)

青玉鑲金的筷子

金胎琺琅柄鞘刀

(餐具刀,用來解食割肉)

還有兩個可被稱為“珍寶”的大臣進獻給乾隆的翡翠碗、瑪瑙碗,都足以見得當時對美食生活的追求。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然而乾隆不僅愛“禦膳”,對很多民間美味更是十分垂涎。

老北京的炒栗子,深得乾隆喜愛,總是詩興大發的乾隆也為這一美食賦詩一首:

《食栗》

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

大小得均熟,所恃火候調。

堆潘陳玉幾,獻歲同春椒。

何須學高士,圍爐芋魁燒。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甚至宮裡也熱衷于吃栗子,在《如懿傳》中,有一幕皇後、高晞月、儀貴人圍坐在烤爐邊的戲,高晞月就正在把碗裡的栗子一個個夾到烤爐的邊上,也算是一種diy燒烤了。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光是有家門口的美食還不夠,乾隆爺愛下江南,愛微服私訪,為公是主要,但這民間美食的種種誘惑怕也是脫不了幹系。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把“道具”變作宮廷佳肴

蘇州畫家徐楊所作《乾隆南巡圖》(部分)

乾隆南巡最愛蘇州,他也在此地尋得了自己此生最愛用的廚師——張東官。乾隆對他贊不絕口,直接帶回京城,成為負責他日常膳食的禦廚,掌勺整整二十年。小到“蘇造肉”,大到打通滿漢兩族菜品的“滿漢全席”,便都是這位張東官在乾隆身邊立下的功勞了。

入秋後天氣轉涼,也漸漸要開始食補養生,《如懿傳》裡的吃食不僅好看,也可多留意其中的說辭,如何平肝理氣,清潤去燥,這個中說法,更添滋味與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