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族陷入困境:内部高層動亂,店由羅森反超

作者:酒死了

記者|劉玉靜

編輯|方漢祥

這個家庭似乎在便利店的競争中放慢了腳步。

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4月公布了2021年中國便利店100強榜單,該系列便利店首次由羅森、羅森以3256家規模位居第五,中國大陸家族擁有2967家門店位居第六,數量缺口近300家。

家庭内部也出現了動亂。今年6月底,家族中國大陸首席執行官林建紅宣布離職,業内人士認為林建紅的離職與家族品牌優勢和激烈的市場競争有關,此前中國家族企業部原總經理林建宏也于2020年10月離開了家族。

與他的家人相比,羅森今年在中國的擴張速度明顯加快。

羅森的2020财年業績提到,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開設1萬多家門店,羅森的中國業務在2020年首次實作盈利。羅森計劃到2021年保持30%至40%的增長,開設約1,100家新店,并擴充到一兩個新省份,中國副總裁張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同樣在日本,該家族在過去兩年的商店增長率明顯低于羅森和7-Eleven。

根據CCFA過去的資料,2019年至2021年家族門店數量分别為2,571家,2,856家和2,967家,同比增長15.4%;羅森在1973年,2,707和3,256,增長了65%;7-Eleven為1,882,2,147和2,387,增長26.8%。

家族陷入困境:内部高層動亂,店由羅森反超

這個家庭曾經是中國大陸日本便利店的上司者。該家族于2004年通過成立中外合資企業上海福滿佳便利有限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并于7月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門店。

事實上,直到2019年,家族一直保持着相當高的區域擴張速度,以上海為核心的華東市場和各一線城市的門店快速開張,2008年上海門店實作了滿額盈利,2012年實作總部盈利,是所有國外物業中利潤最快的便利店, 而羅森直到去年才實作完全盈利,這是進入中國的第25個年頭。

但從那以後,這個家庭就陷入了困境。

2019年,日本家族和中國家族,其中國合作夥伴Top New Group,将成為家族品牌授權和共享問題的觸發因素,而家族中國大陸的特許經營和擴張模式也将制約其擴張。

該家族在中國的業務實際上被授權給新集團。在與日本家族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系時,在中國開設一家新店需要向日本家族支付兩項費用:品牌版稅,無論是否盈利,以及按股份比例配置設定的利潤份額。

界面新聞發現,拓普新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拓普泉(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中國大陸家族59.65%的股份,台灣家族擁有中國大陸家族18.3%的股份,日本家族作為另一位股東的合資夥伴持有中國大陸家族約22%的股份, 騰訊網.

2019年,日本家族将把Top New Group告上法庭,因為它試圖将品牌使用費從1%降至0.3%,而Top New已經七個月沒有向該家族支付品牌許可費。

案件以日本家庭的損失告終,但雙方在利益配置設定上的沖突沒有得到解決,而這才是雙方關系惡化的真正原因——日方認為中國家庭的财務不透明,導緻家庭在中國大陸缺乏對家庭實際業務的了解, 和利潤配置設定不均;

由于利潤配置設定糾紛導緻的雙方關系惡化,直接制約了整個家庭的發展。

便利店品牌授權是有時間限制的,日本便利店的授權時間通常為20年,雙方面臨合同到期。托品能否與日本家人續約,目前還不得而知,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陸家族在是進入新城還是加速區域擴張方面将面臨更多限制。

此外,據多家媒體報道,拓品與日本家族在經營中國大陸店方面存在一些戰略分歧。日方對中國大陸全家進入二三線城市的政策表示懷疑,在加盟的形式上,也不像羅森這樣的品牌那樣大。是以,整個家庭在該地區下沉的速度都很慢。

家族陷入困境:内部高層動亂,店由羅森反超

近年來,家庭的成員形式确實開始受到質疑。如前所述,家庭不向大面積開放加盟,必須以頂級新人為主要經營機構。進入新城市時,通常是頂新開店,然後開個人加盟。當便利店品牌進入新城市時,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當地的供應鍊和物流系統,然後根據供應鍊中的分銷範圍開店——這意味着進入新領域需要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來打造頂級新品本身,風險相對較大。

相比之下,另外兩家日本便利店正在尋求區域合作。羅森一直以大區域特許經營模式,在新城尋找大區域合作,與對方的合資模式類似,7-Eleven在上海、浙江由台灣統一企業,華南屬于廣東賽宇便利店有限公司,重慶的合作夥伴是新的希望,河南的合作夥伴是三全食。

另一方面,家庭加盟比例過高也帶來了品質控制等問題。目前,該家族在日本便利店的比例最高,為80%,而羅森和7-Eleven的這兩家便利店的比例都低于50%。在會員方面,人員成本,廢鋼成本和稅收由加盟商承擔,其中一些特許經營商可能會減少廢鋼以控制成本。全家都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無錫、上海的門店都受到了市場監管局的處罰,獨立評價機構指出,家族中的一些門店存在貨架食品的問題。

盡管面臨危機,家族在中國大陸仍擁有相當的品牌知名度和門店規模,在激烈的選址競争中,家族的品牌實力和資本規模仍能讓他們在最熱門的商圈和一線城市的高客流量地點獲得門店。

家族陷入困境:内部高層動亂,店由羅森反超

此外,全家自有品牌商品在整體商品中占比40%,在提高便利店品牌差異化、提高消費者粘性的同時,也帶來了不錯的利潤。

便利店創始人張磊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傳統商品的毛利率在30%左右,而自有品牌商品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根據畢馬威《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目前中國隻有5%的便利店擁有自己的品牌,遠低于便利店巨頭日本30%的份額。

全家等日本便利店自有品牌比例相對較高,毛利率相當可觀。

在薄荷科技方面,零售和媒體産品總監易振軒告訴英特飛新聞,便利店的規模較小,SKU數量也比大賣場少得多,是以便利店在店内被消費者注意到的機會更高。目前,國内便利店自有品牌商品的比重仍處于較低水準,随着便利店品牌在自主品牌的研發和生産上的投入加大,未來便利店自有品牌将擁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