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的李先生在網上被人騙了5萬元! 幾天前李先生突然收到了陌生人的好友申請,對方自稱認識他的某位朋友,于是李先生便放下警惕心通過了對方的好友申請。之後,對方自稱可以提供加油卡充值服務,并且折扣能到91折,100元的加油卡隻要91元就能買到,是以他非常心動。保險起見,李先生還聯系了自己的朋友問是否認識此人,朋友告訴他隻是有點印象。但由于對方給出的折扣太大,李先生便懷着僥幸心理想着試試看再說。 之後,對方就将他拉入了一個所謂的充值折扣群,在群裡他看到群成員都在交流充值、折扣等内容,于是更加相信了。一開始,他先辦理了少量金額的充值業務,第二天返利金額便到賬了,李先生便完全放下心來。 之後,他便一次性轉賬5萬元,等待對方給自己的卡充值。可是等到了第二天,他在群裡問充值情況時,卻發現沒有人回複,并且群内隻剩下他自己了。李先生趕緊去查詢自己加油卡裡的餘額,發現錢也沒有進賬,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貪小利而失大
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遇到此類“折扣高或利潤大”等等的好事兒,即所謂“天上掉餡餅”,這都要十分注意和謹慎,尤其遇到陌生人添加微信,一定要确認好對方的真實身份。當對方談到錢财時,更要提高防範意識,莫貪小便宜,這樣才不會掉入别人設定的陷阱裡。
我們都知道“趨利避害”是指人性中的貪欲與恐懼,可許多人對自我的貪欲與恐懼的認知不清,甚至高估了自己對誘惑的抗拒力,結果深受其害。
《淮南子·原道訓》中有說:“夫善遊者溺,善騎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意思是往往淹死的大都是會遊泳的,摔下馬的大都是會騎馬的。擅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會因為大意而招緻其害。
是以,如果越是自認為擅長某事,往往越容易驕傲自滿而掉以輕心,于是就越容易栽跟頭。在生活中保持警惕是必要的,不要相信“天下掉餡餅”的好事,這“餡餅”往往也就是“陷阱”。
釣餌
古時候的印度人有一種“捕猴法”:
捕猴人帶着一袋子葫蘆、一把快刀和幾根細繩,再加上一些花生和糖果,當他看到樹上有許多猴子時,便會用一塊石頭将它們驅散。然後,來到一個“膽大”不願意走開的猴子面前,将葫蘆攔腰切成兩半,并将中間部分掏空,再将葫蘆重新合起來,最後,用繩子将其捆牢,再用刀在葫蘆上挖一個小窟窿,面積比猴子的前爪稍微小一點。 做完這些後,捕猴人會故意當着猴子的面,朝葫蘆裡塞進一些花生和糖果,當裝到一半時,佯裝成有急事的樣子,再将葫蘆扔在地上,匆匆走開。在一旁觀看的猴子便會“精明”地覺得這是下手搶奪的“絕佳時機”,便毫不猶豫地跑上來,抓起葫蘆朝窟窿裡看,花生和糖果的美妙味道便随之鑽進它的鼻孔裡。猴子一高興,便會毫不顧忌地将前爪伸進去,一把抓住花生和糖果,當它想拿出爪子時,卻發現行不通——攥起來的拳頭,卡住了回路。 猴子開始拼命掙紮,想擺脫葫蘆,但它無論如何都不肯放下花生和糖果,以便能松開拳頭,結果,很快便折騰得渾身無力。這時,躲在一旁的捕猴人走到猴子身邊,稍稍給它一點點的麻醉,便能輕易将其擒獲。
猴子的這種“不願撒手”的貪婪個性,在我們許多人身上同樣也是有的。“貪婪”猶如無形的缰繩牢牢拴住人心,“恐懼”更讓人為了避免損失而不假思考地選擇冒險,實際上卻是杞人憂天,許多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這“趨利避害”的人性進行詐騙活動:給人一種假象,承諾高回報,讓人不斷投入金錢與精力,如果不行就用恐吓讓人害怕而不得不做出盲目選擇。
明代大儒呂坤說:“夫魚見餌不見鈎,虎見羊不見阱。猩猩見酒不見人,非不見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顧也。”
意思是說魚兒隻見餌而不見鈎,老虎隻見羊而不見陷阱,猩猩隻見美酒而不見獵人。這都并不是它們看不見,而隻是迷惑于它喜愛的東西。
俗話說:“一切謹慎無後患,小心駛得萬年船。”
謹慎陷阱
凡是覺察不正常的情況,凡是讓你不勞而獲,凡是承諾你投資回報率高的等等“餡餅”,你都要特别的小心,這是别有用心的“魚翁”在設釣餌。
從古至今,若你對不變的人性還知之甚少,就比較容易掉入“認知陷阱”而不能自拔,當有了充分地認知到以後,我們便要如古人所說的:“儒戒聲色貨利,釋戒色聲香味,道戒酒色财氣,總歸之無欲”。這樣不貪小利的無欲無為才能無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