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郭媛丹】随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的頒布實施,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範疇。海關總署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批示精神,持之以恒、一以貫之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堅決築牢口岸檢疫防線,嚴防境外動植物疫情疫病和外來物種傳入,全力以赴打擊瀕危物種走私犯罪活動,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海關力量。2020年,全國海關共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384種、6.95萬種次,截獲外來物種1258種、4270批,有效維護了國門生物安全。
築牢“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線
海關總署始終堅持全鍊條口岸動植物檢疫防控,建立了從檢疫準入、到境外預檢、到檢疫審批、到口岸查驗、到實驗室檢測、到檢疫處理、到隔離檢疫、到定點加工,再到疫情監測的三道防線九項具體措施的防禦體系,紮實做好進出境動植物檢疫工作,維護好國家生物安全的防線和屏障,築牢國門生物安全網。
全國海關不斷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應用智能查驗、抽采樣、檢疫處理以及遠端鑒定等先進技術和裝備,建立外來有害生物快速反應機制,通過大資料分析,做好前瞻性風險預警和實時防控,推動海關與農業、林草、生态環境等部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同做好沙漠蝗、非洲豬瘟、高緻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工作。
2020年以來,沙漠蝗災害從東非迅速蔓延至中東和我國幾個鄰國,直逼我國西南邊境,對我國生态安全、糧食安全造成威脅。上海、拉薩等海關按照沙漠蝗防控統一部署,加強來自沙漠蝗疫區進境運輸工具和貨物檢疫,多次在入境運輸工具中截獲沙漠蝗,并及時采取滅蟲處理,有效防範沙漠蝗傳入;9月,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番禺海關對入境的6批、共計64千克蔬菜種子實施抽樣檢測,檢出重要有害生物—番茄褐色皺果病毒,均已依法實施退回或銷毀處理。去年以來,海關總署根據全球動植物疫情發展形勢和口岸防控重點,全面部署高緻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口岸防控工作,嚴防疫情疊加。
圖為:上海海關從進境貨物外包裝上截獲的活體沙漠蝗
除了動植物疫情疫病口岸防控工作,近年來,頻發的外來物種入侵也已成為海關口岸把關的重心。
圖為:北京海關在進境郵件中截獲長戟大兜蟲
2020年9月,大連海關所屬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在查驗進境快件時,發現一票“玩具公仔”機檢圖像顯示有物品夾藏,經現場開拆查驗發現,逾4000枚活體魔花螳螂幼蟲和蟲卵藏匿其中。此外,北京、沈陽、哈爾濱、上海、青島、廣州海關在進境郵件中多次截獲長戟大兜蟲,并依法實施銷毀處理。
開展系列打私攻堅戰役
近年來,結合“國門利劍”“百日會戰”“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制品走私專項行動”“護衛2020”等專項行動,海關總署連續破獲一系列重特大走私象牙案件,遣返4名象牙走私逃犯,重創國内外走私幫派,成功打掉“滴米粒”“日購網”等一批網絡銷售瀕危物種制品平台。據統計,近三年來,海關緝私部門共立案偵辦走私瀕危物種案950起,其中走私象牙案件267起;查獲瀕危物種2467.7噸,查獲象牙制品10.6噸。
加強國門安全普法宣傳
在海關行郵監管、貨運監管等監管場所張貼保護國門生物安全、拒絕攜帶、郵寄、走私動植物及其制品的宣傳海報;在網際網路、新媒體、出入境口岸投放維護國門生物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系列公益宣傳片;結合海關總署釋出的系列公告,在“海關釋出”微信微網誌等新媒體及海關總署門戶網站,對新城疫、非洲馬瘟、小麥線條花葉病毒、地中海實蠅、非洲大蝸牛等外來入侵物種進行科普解讀;利用“4.15”國家安全日,開展系列特色國門生物安全科普宣傳,持續開展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等“十進”活動,教育引導廣大群衆增強國門生物安全意識,拒絕破壞生物多樣性的惡劣行為,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海關總署将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批示精神,以口岸動植物檢疫工作為抓手,嚴防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輸入,将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制品走私作為海關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守護國門生物安全,助力保障生物多樣性,持續實作生态環境保護和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雙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