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oogle 也做"小程式":Android Instant Apps 上線

美國時間 1 月 24 日,google 宣布 android instant apps 正式上線,并對一小部分使用者開放測試。

Google 也做"小程式":Android Instant Apps 上線

其實,早在去年 5 月份,google 就已經于 i/o 開發者大會上展示了此項功能。在這大半年裡,google 拉上了衆多開發者共同改善 instant apps 的體驗。首批支援 instant apps 的應用包括有 buzzfeed, wish 等。

Google 也做"小程式":Android Instant Apps 上線

如果想要支援這項功能,開發者的首要任務是去精簡自己的應用,并且将其“子產品化”,拆分成各不大于 4mb 的獨立子產品。官方還給出了一個例子,像是購物應用,就可以拆成浏覽,搜尋,商品消息等子產品。

Google 也做"小程式":Android Instant Apps 上線

(圖檔來自:android developers blog)

一般來說,當我們用搜尋引擎比價的時候,點開一個購物網站的連結,就會自動跳轉到其應用中。不過,如果沒有安裝的話,就隻能用網頁版。

如圖,對于支援 instant apps 的應用,點選跳轉連結後,系統就會在背景下載下傳對應的子產品,并自動跳轉至子產品中,而無需下載下傳完整的應用,而使用過的子產品也會儲存在手機内。

作為原生程式的一部分,這些子產品可以提供同樣的體驗,消除了網頁和原生應用的割裂感。加載速度差别不大,卻比網頁版更加高效。

Google 也做"小程式":Android Instant Apps 上線

(圖檔來自:google)

不過,基于 google play 服務的 instant apps 并不是為了取代原來的應用,隻是作為一種補充。是以,google 做出了不少的限制,例如說不能在背景運作,不能擷取裝置的辨別符等等。

換言之,instant apps 提供的是一種試用的方式,吸引使用者試用部分功能後,主動去應用商店下載下傳完整應用,解鎖所有功能。

試想一下,下單一件商品需要用到好幾個子產品,幾十兆的流量就沒了,心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