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卷毛佟第167篇原創文章

關注我,回複“手機”送你一個禮物

年初的時候,我安利了一部電影,由“印度劉德華”——阿米爾汗主演,根據真實故事改變的《摔跤吧,爸爸!》,等了幾個月終于在國内上映了,周末立即買票去看,2個多小時的時間仍然感覺意猶未盡。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這個電影的名字的時候,都讓我想到同樣的勵志男神彭于晏的《翻滾吧,阿信!》。都是肌肉男,都是運動片,都是一樣的逆襲套路,都一樣把我看到淚眼模糊。可能是因為我曾經做過運動員,對于這種類型的電影情有獨鐘吧。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摔跤吧,爸爸!》上映後,豆瓣的評分從9.6一直下滑到9.2。我看到很多評論和影評都在批評這部電影。說阿米爾汗飾演的爸爸是個直男癌,他把自己的個人欲望強加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失去童年,承受本不是她們這個年齡應該承擔的痛苦,進而去為了完成爸爸未完成的夢想,還美其名曰說是為了解放印度女性。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其實電影剛開場的時候,前十分鐘,我也産生了這種感覺。當爸爸逼着兩個女兒去練習摔跤的時候,逼着她們剪去長發的時候,逼着他們去跟男運動員比賽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活脫脫的“霸道總裁”,頑固,專橫,自私。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但是随着劇情的發展,我發現,是我了解的太膚淺了。至于阿米爾汗演的是不是直男癌,我不加以評論,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了解角度。我想提一下他的女兒。在女性地位卑微到塵埃裡的印度,女孩從生下來就是被鄙視,被詛咒的。印度有句非常狠毒的詛咒就是“願你生個女兒”,相當于國内的“願你斷子絕孫”一樣。

在印度的女性,沒有任何安全感可言,她們接受不到教育,享受不到公平的待遇,很多女孩十幾歲就被嫁給從未謀面的男子,然後一輩子圍着鍋碗瓢盆打轉,為家庭相夫教子。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這就是她們的命運。電影裡兩個女兒如果不是因為他爸爸固執的幫她們規劃了未來,也許她們真的沒有機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摔跤手爸爸,雖然沒有征得女兒的同意就讓她們練摔跤,讓她們忍受全村人的恥笑,讓她們告别快樂的童年,看似是父親是個直男癌。他是因為發現了女兒的天賦之後,才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機會,他的女兒,才有了選擇自己未來的機會。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印度少女在公交上被輪奸報警後,又被警察強奸,在這樣的一個女性不受尊重的社會裡,如果沒有爸爸對她們未來的強硬幹預,她們在這個國家幾乎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了。父親一直在堅持着自己的原則,他不讓孩子聽國家隊教練的戰術安排,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對墨守成規的制度的抵抗。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孩子的媽媽說“你讓她們練摔跤,以後誰敢娶她們”,而爸爸的回答是“我不要她們選男人,我要男人選她們”。其實爸爸隻是兩個孩子的引路燈,他強迫女兒跳到河裡的時候,對她們說“不要總指望爸爸來幫你,你需要靠你自己”。這個鋪墊到女兒在英聯邦運動會決賽上得到印證。爸爸被小人教練鎖到儲藏室,不能現場指揮女兒。女兒沒有爸爸在後方坐鎮,最後是依靠着自己的努力,才獲得印度曆史上第一枚女子摔跤金牌。奪得了人們的尊重。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而且賽前,爸爸曾經告訴過女兒,我們一路走來,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些女孩,我們與所有人為敵,與所有反對我們的傳統思想為敵,我們要給那些地位卑微的女性做出榜樣,你肩負的是改變國家命運的使命。如果你赢了,勝利将不隻屬于你,還屬于千千萬萬的印度女孩,告訴她們其實女性還有别的出路,打破所有對女性固有的偏見。這一段我們能看到父親身上的國家榮譽和正義感。這也是對那些說父親三觀不正的人最有力的回擊。

這部影片反應了印度非常現實的幾個問題:

1,性别歧視問題,這個從頭至尾都在講述這樣的國家現象,不受重視的女性,應該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未來,又該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未來。 2,官員不作為問題,爸爸去體育局申請贊助時候被不盡職官員的冷嘲熱諷和無情嘲笑。在國家隊教練無能的指導和把榮譽攬到自己身上,反映出印度作為人口大國,卻一直無法成為體育大國的真相。 3,宗教不融合問題,比如父親為了幫助孩子增加營養,讓她們吃雞肉,而母親因為信仰素食無法接受。還有傳統保守的習俗,女兒被父親剪掉長發,就會被當地人歧視,嚴重程度相當于你做了個變性手術。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是以阿米爾汗的這部影片能得到全世界的一緻好評,并不是因為僅僅是一部勵志片,而是她真實的反應了印度國情,敢于揭露問題的真相,撕開了國家的傷疤。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糟糕的現狀。

縱觀阿米爾汗拍過的電影,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部部精品。除了他自身的勵志經曆,優秀的演技。更多是因為他對于選擇劇本有嚴格的要求,是以他這麼多年拍的電影,每一部都是在揭露國家的傷疤,都是在反應國家存在的問題。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2002年由他擔任制片人和主演的電影《印度往事》就揭露了殖民問題,這部電影不僅僅向世界展示了印度的歌舞和闆球運動,其深層次的問題是對英國的殖民者和殖民制度進行了毫無保留的唾棄。他第一次擔任制片人的電影,就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2006年和2008年,他的兩部電影《未知死亡》和《為愛毀滅》又開始關注另一個印度現實的社會問題,包括宗教始終無法和平相處和徹底融合的問題,女性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的問題,種姓制度是男女自由戀愛最大障礙的問題等等。而阿米爾汗本人就是個挑戰限制的人,阿米爾21歲的時候愛上了鄰居家的女孩,但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兩方家長都堅決反對這樁婚事,于是阿米爾決定私奔了。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2007年和2009年的兩部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阿米爾汗換個角度繼續揭露國家傷疤,兩部影片都是反應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印度聯考也是改變種性的唯一管道,他們的獨木橋比我們還要窄,應試教育是他們童年的全部噩夢,他用電影來抨擊聯考和填鴨式的教育。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而他的上一部電影,2014年的《pk》,又再一次揭露了印度的各種宗教,文化,習俗不融合的問題。雖然他的電影多數都很歡樂,有笑點,有淚點,但是仔細品味,每部電影都有深刻的寓意。

阿米爾汗說:“拍攝電影不是用來迎合誰的。其實當你拍攝了一部對自己國家有一定批判意義的電影時,這對國家就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是以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我們進步的第一步。沒必要為自己祖國被放在聚光燈下而羞恥,應該羞恥的是我們的國家在那一方面有欠缺。”

其實除了電影,阿米爾汗也在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去做很多公益事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真正的給這個國家帶來一些改變。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2012年,他和妻子制作了一個訪談節目《真相調查》,連續播出三季,它反映了印度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現狀和真實情感,将社會的黑暗面放在聚光燈下,展現在人們面前。在節目裡,他談印度社會的各種問題:殘殺女嬰、兒童性侵、巨額嫁妝、家庭暴力、種姓制度等等。每一期節目都是在直戳印度社會最醜陋、最慘痛的傷疤。他把真相明明白白地放在每一個印度人面前。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他說制作這檔節目的原因:雖然他本人事業有成、生活幸福,他人的種種苦難,看似不與他相關,但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系列的事件把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聯系在一起。每個人都逃不掉。每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都有選擇。是以他選擇站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面對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激烈的觀點沖突,阿米爾·汗始終保持着克制的态度。在節目中,他常常拭去眼淚,用擁抱安慰受傷害的人,但他并不憤怒、并不控訴、并不煽動情緒。

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揭露國家的傷疤

因為這個節目的社會影響力,阿米爾·汗也是以登上2012年9月《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2013年以年度100大人物再次登上封面,被稱為“印度良心”。其中探讨虐待兒童單元播出後,阿米爾·汗更獲邀到國會作證,成功令國會通過保護兒童法案,可見節目影響之大。他是印度著名的非政府組織“teach india”(執教印度)的成員,這個組織和成員緻力于讓印度包括“賤民”在内的所有階層的兒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他沒把自己僅僅當成一個演員,而是希望用自己職業的優勢,能夠呼籲社會關注國家問題,進而去真正的改變現狀。并且不予餘力在踐行,把他稱為印度“國寶級演員”真的不足為過。

—end—

感謝動動小手

點選下方廣告圖檔,廣告主會替您打賞

原創作者 | 卷毛佟

熱愛生活并努力實踐的“生活玩家”

閱讀碼字/登山徒步/畫畫攝影/手工匠人/生涯規劃師

關注我,跟我一起

嘗盡世間的精彩

去體驗另一種成功

生活不會辜負用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