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大唐将士堅守42年的心酸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總結

文|小熊

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英魂歸去已千年,塞外野冢誰人知?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在河西走廊陷落、與中原本土隔絕成為孤軍的前提下,面對吐蕃持續不斷的進攻,泣血堅守整整42年,黑發少年熬成白發老兵,最後全軍覆沒,無一人投降。

公元790年,唐朝德宗皇帝時期的西域。

此時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已經與内地隔絕25年之久,兩大都護府僅剩下了龜茲和西州兩座孤城。

《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大唐将士堅守42年的心酸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總結

龜茲城武威軍玄戈營第九騎兵隊的郭元正率部攜帶軍費赴西州城給這裡的唐軍運送軍費,但途中遇敵,除郭元正外,其餘将士全部犧牲。

如果不看《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這個讓人淚目的廣告片,我從不曾想背後有這麼讓人痛心悲憫的故事。

安史之亂我們聽過太多次,大概也就淺顯的認為,這是唐朝的一次慘痛悲劇,是曆史上的一抹傷痛,卻不曾深究這漫長歲月裡的故事,在血流成河的戰場上依然等待長安月亮的那群戰士,究竟經曆了什麼。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大唐将士堅守42年的心酸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總結

開元後期,安定繁榮的日子過久了,唐玄宗逐漸喪失了帝王之心。。

改元天寶後,他縱情享樂,寵信宦官高力士,楊國忠更是排斥異己,A錢受賄,使政治日益敗壞。加上當時土地兼并劇烈,貧富懸殊嚴重,盛唐一派繁榮的表象下,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失陷,君儲逃亡,為平叛,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内調,精銳盡數前往中原,隻留下萬餘兵士鎮守。

766年,吐蕃乘機而入,占領了河西走廊,自此安西都護府與唐朝的聯系被斷絕,安西四鎮留守的士兵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孤軍。

西域孤軍不到三萬人要面對十倍于己的兵力,哪怕經過了25年苦戰,依然堅守不退。

一次次派出信使,一次次杳無音訊。

駐守西域的安西軍,甚至連唐朝改元都不知道。在後來的考古過程中,上世紀吐魯番出土的文物有“廣德四年”的字樣,而真實的廣德隻有兩年。

《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大唐将士堅守42年的心酸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總結

768年,安西軍小隊突破重圍到達長安,所有人都以為西域早已丢失,他們卻告之,安西将士依舊在苦苦堅守,為國盡忠!滿朝文武皆怅然落淚。

但短暫的聯系随後便中斷了,之後西域唐軍甚至搞不清楚内地的年号變化。

又過了13年,安西軍使者借道回纥,曆盡千辛長途跋涉再次來到長安,忠心耿耿、至死不退的安西軍在朝廷引起巨大的轟動,震驚不已的唐德宗,口述一道封賞:所有官兵将帥,連升七級!

大曆七年(772年),唐代宗《谕安西、北庭諸将制》中稱其“不動中國,不勞濟師,橫制數千裡,有輔車首尾之應。以威以懷,張我右掖,淩振于絕域,烈切于昔賢。

然而,感動雖感動,最終“十動然拒”,大唐卻沒有派出一個援軍。遠在安西的将士也無法享受這份殊榮,隻是讓他們自生自滅的委婉表達罷了。

當時鎮守龜茲地區的是唐朝著名将領郭子儀的侄子郭昕。

這時,安西軍才知道年号換了,為了鼓舞士氣,郭昕将軍用新年号“大唐建中”鑄币。

《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大唐将士堅守42年的心酸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總結

大唐建中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鑄有國号加上年号的錢币。

它的誕生,主要是為了在當地宣示唐朝的統治依然在,唐軍依然在!

央視節目《龜茲·龜茲》中曾介紹,面對吐蕃經年累月的圍困,郭昕和他的守軍們一直沒有放棄,他們與龜茲當地群眾團結一緻,一邊厲兵備戰,一邊耕作自養,他們不僅在糧食上實作了自給,還在戰馬、兵器、錢币等物資上一樣能夠設法自行解決。
《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大唐将士堅守42年的心酸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總結

後來,郭昕始終沒有離開這裡。

790年,安西北庭都護府遭吐蕃攻襲,大都護李元忠竭力死戰,都護府七千唐軍全部戰死。

以前大家認為,公元790年後,西域唐軍便徹底沒了。

史籍中對于安西的最後一次記載也是在公元790年(唐代貞元六年):吐蕃大舉向北庭地區發起進攻,回鹘率兵馳援,北庭陷落,安西與中央的唯一通道被截斷,從此,安西阻絕,莫知存否。

《資治通鑒》:“及三葛祿、白服突厥皆附于回鹘,回鹘數侵掠之。吐蕃因葛祿、白服之衆以攻北庭……貞元六年(庚午,公元七九零年)……回鹘颉幹迦斯與吐蕃戰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于回鹘索求,與沙陀酋長朱邪盡忠皆降于吐蕃。……安西由是遂絕,莫知存亡,而西州猶為唐固守。”

自此西域隻剩下安西都護府。

安西最後陷落的時間,史料并無确切記載,這可能不僅是情報斷絕所造成的,也是力不從心的唐朝已經放棄了對安西的控制。

其實,當時北庭雖然失陷了,但是郭昕将軍仍然堅守在龜茲。

在新疆克孜爾石窟第223窟中曾發現唐貞元十年(794年)的漢文題記,這是現存的最後的安西守軍的最後遺迹,但在此之後,唐軍仍在堅守。

公元796年, 吐蕃軍大舉圍攻龜茲,欲拔除唐軍在西域最後據點,唐朝安西軍據城苦戰。

《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大唐将士堅守42年的心酸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總結

九姓回鹘可汗碑

吐蕃大軍,攻圍龜茲,天可汗領兵救援,一時撲滅,屍骸臭穢,非人所堪,遂築京觀,則沒餘燼。

808年,安西四鎮最後一處根據地,龜茲。城外,是滿天黃沙,和望不到盡頭的胡騎。

此時,距安史之亂已過去53年,從前威震西域的安西鐵軍早已白發蒼蒼。

最後一任大都護郭昕,率領一群須發皆白的将士,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全軍壯烈殉國。

也許,安西那些赤膽孤忠的将士堅守西域42年的信念,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再看一眼長安。

誰也無法知道,在吐蕃大軍壓境的那一刻,已經垂垂老矣的郭昕,在戰場厮殺一生的将士們如何在氣絕的瞬間是怎樣的不甘。

“頭兒,你說長安遠,還是太陽遠?”

“廢話,當然太陽遠。隻聽過有人從長安來,沒聽過有人從太陽來”

“那為什麼,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大唐将士堅守42年的心酸孤軍守土四十載少年白發無人還總結

就像銀聯那則廣告最後說的,是什麼,讓铮铮少年變成白發蒼蒼的老兵?為什麼,幾袋銅錢需要用生命去守護?一切答案,都在軍歌裡,飄于大漠與星空。

白頭之兵困守孤城,甯死也要守住這安西的最後一片唐土。這恐怕既是世界戰争史上的奇迹,同時也是史上最悲壯的守城戰之一了。

為大唐帝國守衛最遙遠的尊嚴,也是這份尊嚴,讓他們為之付出了一生的宿命,

中國人,從未改變對使命的信仰。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鑒》

2.《大唐的最後一次轉賬》

繼續閱讀